【李台源、洪藝晅/台北報導】今天2月21日是「世界母語日」,教育部選在今(21)天表揚本土語言推廣、保存卓越貢獻者,包含獲得終身奉獻獎、長期投入客語研究工作的羅肇錦教授,以及8名個人獎與2組團體獎。教育部長鄭英耀用他的母語臺灣台語致詞,感謝得獎者對母語推廣的無私付出與貢獻,「讓母語可以在台灣每一個地方繼續發光發熱,母語傳承有你真好」。
「世界母語日」起源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9年提出的倡議,自2000年起,訂定每年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避免地球上語言消失。
今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終身奉獻獎得主羅肇錦是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其早在1977年解嚴期間,把苗栗客家話研究轉為《瑞金方言研究》的客語論文發表,40年來在大專院校開立客語及客家相關課程,指導數百名碩博士生,並擔任政府部門的語言諮詢顧問,將復育母語視為一生的使命與信仰,全心全力投入研究,獲獎實至名歸。

羅肇錦投入客家50年 獲頒終身貢獻獎
鄭英耀也用俗諺「人若有才,名聲自然來」形容羅肇錦,「羅肇錦把復振母語當成一輩子的使命與信仰,為下一代留下珍貴客語資產」。
鄭英耀說,希望大家傳承母語的意志,可以參考這些復振母語的方式。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包含了族群歷史與智慧,關係到社會多元發展。推動國家語言政策需要政府與民間社會一起、長期的打拚。
典禮現場,不只是得獎人,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也都用各自母語致詞。特別的是,身為河洛人的客委會參事吳克能使用客語致詞,他是在客委會服務後才開始學客語,他笑說「今天就像是客語的驗收」。

吳克能指出,羅肇錦對客家語言推廣與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尤其發起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對於客委會、客家電視台、講客廣播電臺成立,以及客家語言文化推展都與羅肇錦教授有很大關係。
吳克能說,這次客語專業獲獎的林柏殷、劉慧卿與鍾芳亷,每一位都有十八般武藝,並且長期投入客語工作,希望獲獎人在客語教學方面能有示範作用,客委會對於客家語言復振工作也有很大的決心,會與客語現場教學教師一起努力,「大家共下行,儕儕講母語、大家有福氣」。
劉慧卿投身母語教育:盼客語教師受公平對待
此次獲獎的客語創作歌手劉慧卿,目前在新竹4所國中、國小擔任客語教學支援教師,並且在竹東開設「慢慢來藝文獨立書店」進行客語親子教學,他直言,新竹有許多外移人口,客語流失嚴重,因此要回歸初衷「母語在屋下學」,因此到竹東從事客語親子教學。
「我最喜歡的身份是客語老師,因為可以直接傳承客語。」劉慧卿說,最初因為小孩找不到客語師資,因此投入客語教學,「這是吃不飽又餓不死的工作,很辛苦,要有熱情才能做得下去」。
他直言,學校客語教學面臨很大的危機,客語教師都是「教學支援人員」,但客語教學是專業領域,希望能獲得對等重視,否則若只能是「支援」的身分,難以讓年輕人投入相關工作。

林伯殷傳承饒平腔 許願用客語為台灣應援
推廣、傳承饒平腔客語獲獎的林伯殷,在東海國小服務25年退休後,仍持續協助教學教材的編輯工作,將傳承母語當作一種長期的修練與使命。他獲獎後特別在台上許願,「台灣去年在世界12強棒球比賽奪下冠軍,許多人用『台灣上勇』應援,不過卻沒有聽到客語、原住民語」,這些語言缺席台灣的重要時刻相當可惜,因此希望今天起的經典賽資格賽能有客語應援。
用藝術呈現六堆文化 鍾芳亷把客家帶向世界
「希望大家用客家豐富生活,用客家感動生命。」在屏東內埔國小服務超過30年,成立藍衫樂舞團到國內外巡演的鍾芳亷說,身為客家人從事客家工作對他而言相當光榮,也非常有意義,他把藝術課程,畫圖、音樂與表演藝術都呈現在教學。2018年也把客家歌舞藝術文化帶到比利時、法國,在知名地景「尿尿小童」前演出,告訴大家台灣有一個族群叫作「客家」。


今天獲獎的還包括守護泰雅族語言文化50多年的廖英助先生,他是原住民自費留學日本的第一人,回國後花了近40年時間採集、保存原住民泰雅族語,蒐藏保存3萬個泰雅族語單字、逾1000頁辭典,原民會也同步頒發一等獎章表彰貢獻。
以臺灣台語獲獎的包括:新聞主播林玉珍結合現代科技與多媒體,以精準臺灣台語傳遞在地與國際大小事;朱子宏醫師創立「醫用台語課」,讓母語成為醫病溝通重要橋樑;劉承賢副教授長期專注臺灣台語語法與文學研究,開設專業課程並推動線上學習平台;劉展岳教師於法國多所大學教授臺灣台語,為台灣文化認同與軟實力注入新能量。
團體獎獲獎者則有:「台北市台灣語協會」致力於推廣台灣母語,透過創新課程和多元文化活動,吸引年輕人學習臺灣台語,並積極培養師資,盼臺灣台語成為未來世代文化交流的橋樑;「杵音文化藝術團」是國家重量級用傳統藝術復育族語的保存者,致力於將馬蘭部落族語歌聲與傳統的複音歌謠「Macacadaay」推向國際舞台,使阿美族語成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
教育部自2008年起每年頒獎表揚對本土語言推展具重大貢獻的個人與團體,以彰顯獲獎者長期的奉獻,累計已有6位終身奉獻獎、185位個人及48組團體獲獎。
教育部表示,今年獲獎者來自不同領域,以創新的方式致力於本土語言的教育、推廣及保存,多元跨域地將母語用不同專業面貌展現,將復振瀕危母語作為畢身的使命,也展現政府、學校及民間團體共同守護本土語言的美好,值得表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