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14:20 臺北時間

總預算案遲未送交政院!民團批濫權操作嚴重違失 籲監院彈劾韓國瑜

mm-logo
時事
總預算案遲未送交政院!民團批濫權操作嚴重違失 籲監院彈劾韓國瑜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已三讀通過,但國民黨、民眾黨於表決前一刻還在變更提案、修正文字,導致三讀後的刪減數、凍結數難以計算,審查報告至今仍送出去。對此,台灣永社等民團今(8)日痛批,立法院濫權、恣意操弄行政程序涉行政違失,呼籲監察院介入調查。

台灣永社、辜寬敏基金會、台灣北社、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民間團體今天在監察院前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立法院恣意行政行為嚴重違失,向監察院陳情,呼籲依法調查糾彈立法院長韓國瑜及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行政違失,以維護民主憲政。

預算案三讀後無法確定數額 遲未送交行政院
民團指出,立法院至今仍未將中央政府總預算送交行政院。總預算三讀過程混亂,時有重複表決、撤案情況,且三讀後立院未依往例邀行政院主計總處參與勾稽與核對,僅找各部會核對相關數據,導致目前總預算之合計總刪減數及計算方式均有爭議。

民團舉例,立法院通過的通案刪減決議內容為939億7500萬元,但按照通刪決議所列科目及比率,計算通案刪減數為301億元,加計委員會審查階段刪減67億元,以及院會表決提案刪減1068億元,合共刪減1436億元,遠超過通刪決議。顯示立法院對於中央政府總預算的審議及行政過程均非常混亂,顯見行政處理失當。

各法案送交時間不一 立法院長韓國瑜恣意操弄行政程序
民團表示,除預算案外,立法院對於法律案的送交時間亦存在顯著差異,顯示立法院行政不公且不平。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於2024年12月20日表決,直到2025年1月24日才送到政院,拖了35天;「財政收支劃分法」從2024年12月20日表決,直到2025年2月6日,已拖了48天還未送到行政院;

民團說,相較之下,「憲法訴訟法」從2024年12月20日表決,2024年12月24日就送到行政院,只間隔了4天,何以同一天表決的法案,有的能快速送抵行政院,有的卻被拖延數十天?立法院並未對此作出合理解釋,顯示立法院在送案時存有選擇性操作,且足認立法院恣意操弄,立法行政行為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立法院行政行為違失 監察院應調查糾彈
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律師指出,立院法案送案程序純屬行政行為,並非立法權之核心領域。立法院在預算案與法案送交程序上恣意操弄即屬違失,已涉及立法院長韓國瑜、秘書長周萬來等行政首長之重大違失。

他說明,根據憲法規定,監察院有權針對立法院行政行為進行調查並糾彈違失,以維護民主憲政。立法院長之行政行為,應受憲法及一般法律原則拘束,屬監察院依據憲法得調查糾彈之範疇。簡單來說,彈劾韓國瑜「院長」行政行為之違失,其「立法委員」身分及職權行使則非彈劾範圍,完全符合大法官解釋意旨。

黃帝穎批評,立法院不是法外之境,立法院的行政行為,仍應符合憲法與一般法律原則之「禁止恣意原則」,意即禁止行政行為有任何恣意差別待遇,本質相同的事物應為相同的處理。但立法院長韓國瑜竟就同一日通過的三部法律案,未為相同處理,顯恣意就不同送案時程為濫權操作,又總預算案之送案流程對照行政往例亦顯荒誕恣意,韓國瑜院長違背憲法平等原則下「禁止恣意原則」明確,監察院應予彈劾,以維護民主憲政。

立法獨裁 人民社團將全力協助罷免團體以期政治換血
辜寬敏基金會副董事長林宜正直言,目前的立法院是歷來最糟糕的一屆,藍白陣營不按程序、不顧民生,導致立法獨裁,面對民主與憲政的挑戰,人民已自主發起大規模罷免,以使台灣的政治能夠換血,且全國各地的社團已形成共識,將全力協助自主罷免團體推動行動,「執政的民進黨更不能置身事外」,應全面向人民說明立法院的現況及施政上碰到的問題,及其對人民生存有什麼樣的關係?相信人民理解後,將做出最適當決定。

台灣北社副社長及台灣醫事法律學會執行長羅浚晅強調,國會不是兒戲的地方,代議制度是基於主權在民的現實考量,立委雖有形成自由,但這並非無邊際的自由,仍應受國家憲政體制拘束,而先前立法院通過憲法訴訟法之修法恣意將憲法法庭癱瘓,就是逾越了立法委員的形成自由。

羅浚晅說,同樣的,立法院的行政行為也必須符合公法上的上位原則,基於平等原則的要求,若無正當理由,就應受行政先例的拘束,不得為相異的處理,他呼籲,藍白立委從去年2月開始,在亂的事,人民都很認真在看, 懇請監察委員進一步依法調查糾彈,落實權力分立,相互制衡,以維護台灣民主憲政秩序。

鑒於上述問題,民團陳請監察院應立即展開調查,究責立法院院長在預算案與法律案送案程序中的濫權、違失,確保法治國正常運作,維護國家治理的公平與穩定。

延伸閱讀:

罷吳沛憶連署被退件!林俊憲狂酸:連復仇式罷免也不會 國民黨到底會什麼?

黃國昌喊罷免理由是說髒話?吳沛憶諷:他認為「壯世代」是髒話

為何從反共走到親共?沈伯洋:國民黨的本質就是報復

更新時間|2025.02.08 14: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