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13:37 臺北時間

每年千人遭蛇咬!疾管署揭「五要五不」原則防毒發

mm-logo
時事
每年千人遭蛇咬!疾管署揭「五要五不」原則防毒發

疾管署今(27)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每年都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近期受氣候影響,蛇類活動力增加,欲上山掃墓或親近大自然的民眾若不幸遭毒蛇咬傷,須切記「五要五不」原則,避免蛇毒奪人性命。

疾管署說明,遭蛇類咬傷後,要將傷口視為「被毒蛇咬傷」處理,千萬不可疏忽大意。此外,還要記得毒蛇外觀特徵,如蛇頭和蛇尾的形狀、顏色及蛇身花紋,就醫後才能以最快速度對症下藥;要脫掉身上飾品,避免肢體腫脹後飾品無法摘除,造成肢體末端壞死;要包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還要保持冷靜並盡速就醫。

至於「五要五不」中的五不為何?疾管署解釋,民眾遭毒蛇咬傷後,千萬不可割開傷口,避免傷口遭細菌或外來物感染;不要用嘴吸出毒液,避免重複感染;不要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要飲用酒精類飲品或刺激性影響,避免加速毒液作用,最重要的是不可延誤就醫,耽誤治療黃金期。

疾管署指出,國內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含有出血性毒素的龜殼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含有神經性毒素的眼鏡蛇與雨傘節,及兼具兩種毒素的鎖鏈蛇。遭毒蛇咬傷後的治療方式為注射抗毒血清,目前國內僅疾管署生產並提供抗毒蛇血清,國人遭咬傷後,可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尋找最近的醫療院所,千萬不能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疾管署提醒,蛇類已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接下來想到野外、山區或草地親近自然的朋友,應盡量穿著長袖長褲、在進入樹叢或樹林時先打草驚蛇,並謹記不得翻動中空的林木、石塊,且避免在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蛇類易出沒時段在蛇類活動區域逗留,以免遭毒蛇咬傷。

延伸閱讀:

清明連假蘇花路廊推大客車路肩通行!公路局加碼客運4人同行1人免費

清明節連假碰上大甲媽祖繞境 交通部擬定疏運管制措施

肺炎鏈球菌已致11死!6大高風險族群注意 疾管署:清明前速打公費疫苗

更新時間|2025.03.27 14: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