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正達/高雄報導
▲洪啟庭醫師指出,當眼睛周圍出現黃斑瘤時,應當要注意自身的膽固醇是否偏高。(圖/記者洪正達攝影)
高雄25歲林小姐,一年半前照鏡子發現自己兩眼的上眼瞼部分出現一些不痛的黃色硬塊,擔心是針眼或粉刺,便立刻就醫。檢查時發現其雙眼上眼瞼內側出現數個橢圓形且稍許隆起的結節,且為多顆、小型的黃色斑塊,類似脂肪瘤。
眼科權威洪啟庭表示,患者雙眼約800度近視,可矯正至1.0。無角膜病變,但是有少量的星狀玻璃體在右眼後半部,可清楚看見視網膜血管與黃斑部,且對視力沒影響。最後診斷為初期眼瞼黃斑瘤並星狀玻璃體。
洪啟庭表示,眼科方面的自我檢查,將可早期發現是否有高膽固醇或高三酸甘油脂等問題。首先最容易評估的是肉眼就可見的眼瞼黃斑瘤;其形成原因為巨噬細胞吞進大量的脂肪(大多為膽固醇)而沉積於皮膚的真皮層,進而形成黃色斑塊。
此外,患部多呈現圓形或橢圓形常見,質地稍微隆起且柔軟,多見於眼皮、眼瞼、眼角內側等部位(單側或雙側),且以上眼瞼內側最常見,為多顆、偏小的黃色結節, 另外在臀部、大腿、膝蓋、手肘外側也可能出現大片聚集、且較大顆的腫塊,盛行率約1%,且女性多於男性,大多好發於30歲到50歲,更年輕者也可能出現。
▲黃斑瘤患部。(圖/洪啟庭醫師提供)
洪啟庭也說,50%的眼瞼黃斑瘤患者有脂質代謝問題,若40歲以前發生,則考慮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約65%中年以後的家庭主婦可見,而抽菸與肥胖者也常見。50%的眼瞼黃斑瘤患者,抽血可見偏高的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與非常低密度膽固醇(VLDL),也易有脂肪肝與動脈粥狀硬化。此外37%合併高血壓、20%合併糖尿病、7%有冠狀動脈疾病。眼瞼黃斑瘤為良性皮膚腫瘤,不會變成惡性腫瘤,但也不會自行消失。反而有慢慢變大、變厚的可能,嚴重者會影響外觀。基於美容觀點,因此必要時可接受手術切除、化學性藥水燒灼或是雷射治療。若本身是血脂肪異常者,治療後復發率較高。
洪啟庭也呼籲: 一切疾病,預防勝於治療,而且許多疾病,可由眼科表徵,早期發現並給予相關的後續處置。現代人由於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衍生出許多導致傷害細胞的危險因子。因而暴露在氧化壓力下,飽受自由基與毒素攻擊,身體開始出現各種病變。所幸經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同時配合大數據(big data)的觀念。眼睛的某些變化,可反應部分身體異常,藉此來進行自我健康管理。閱讀完本訊息,還不趕快自己或請親友協助,若有以上發現,應該就醫。同時配合戒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控制體重、接受定期健康檢查等措施。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高雄龍發堂二度「團滅」!衛生局帶隊「強制入內」帶走4患者安置
. 高雄「韓八」燒肉歇業一年!法院幫地主追回623萬 每月80萬租金繼續付
. 被害人遺體在哪裡?高雄分屍案確認「3死者同地棄屍」但黃婦仍找不到
. 高雄警衝半套店!18歲嫩妹狂吸男客一半「丟包逃跑」…原來是這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