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地球環境變遷,人類還會持續進化嗎?科學家透過Google的ImageFX AI影像生成器,模擬了人類在1000年後可能的樣貌,發現未來的人類外表將更加統一,甚至將擁有更深的膚色,並出現駝背、鷹爪手等特殊外貌。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AI)揭示了未來人類可能的樣貌。他們預測,一般人將擁有更深的膚色,看起來像現代文化大熔爐非洲模里西斯或巴西的人。專家表示,西元3025年的人類可能比現在更有吸引力,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並歸納出人類未來可能的樣貌。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演化遺傳學家湯瑪斯(Mark Thomas)教授表示,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人的壽命變得更長,可以生育更多子女。
湯瑪斯教授表示,這基本上意味著生育更多孩子的人更有可能傳遞他們的基因。有趣的是,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使未來的人類變得更矮小。這類現象在嚴峻環境中更為明顯,例如雨林地區的侏儒族群,他們的身材較矮小,但也因此身體成長往往被迫讓位於更快的生殖發展。
儘管湯瑪斯教授明確表示這只是「眾多理論之一」,但有人提出早熟與身材矮小有關聯。
隨著死亡人數減少,推動演化的最大因素將是一個人可以生育多少孩子。奇怪的是,這可能最終使男性變得更有吸引力。
湯瑪斯教授說,在哺乳動物中,自然狀態通常是由雌性進行所有選擇。但在強大的父權制社會中,男性最終會做出很多選擇和控制。隨著社會的自由化以及女性越來越能夠選擇自己的伴侶,這種選擇性壓力可能會回到男性身上。
![AI模擬人類皮膚顏色更深、外表更趨一致。(圖/ImageFX AI)](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25/02/14/20250214104304-8410fafa.jpg)
專家預期的最大變化之一是,人類的外表將變得更加統一。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生物資訊學與大數據高級講師霍奇森(Jason Hodgson)博士告訴《每日郵報》,未來可能發生的一件事是人口結構的瓦解。美國目前的趨勢表明,跨種族婚姻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從整體趨勢來看,這可能會讓未來的人類彼此更為相似。
現在與過去相比,不同種族的人已經混雜得更頻繁。未來人類的膚色將普遍變深、趨向棕色,這可能與基因混合以及適應環境變遷有關。
![未來強大的新技術可能賦予人類塑造自己演化的能力。(圖/ImageFX AI)](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25/02/14/20250214104634-503a4860.jpg)
強大的新技術可能賦予人類塑造自己演化的能力。霍奇森博士說,透過使用人體基因編輯(CRISPR-Cas9)進行目標基因編輯的技術,這使人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基因組。
另外,也可以透過基因改造,來獲取動物的特殊遺傳特徵,以增強生存適應力。
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演化生物學家布魯克斯(Robert Brooks)教授表示,他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大腦會變小。布魯克斯教授的理論認為,隨著電腦接管越來越多的計算、決策等功能,擁有大腦的優勢會降低。
科學家以哺乳類動物的例子指出,綿羊在馴化後失去了24%的腦容量,乳牛則減少26%,狗減少30%,「我們正在變成一種被馴化的猿猴,但奇怪的是,我們是被我們自己馴化的」。
![AI模擬人類可能會出現駝背與鷹爪手。(圖/ImageFX AI)](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25/02/14/20250214104201-b4ed5099.jpg)
研究表明,增加使用科技可能導致其他非演化性的變化。這可能包括人類因整天盯著電腦而出現更明顯的駝背,或因使用手機而導致手變得彎曲和過度發達,逐漸演變為彎曲且適應觸控的「鷹爪手」。
另外,科學家推測,在25年後人類普遍會出現慢性背痛、頭髮稀疏、皮膚鬆弛、腿部腫脹以及眼袋發紅等症狀,免疫系統變弱,越來越容易染上流感。
![為了適應太空環境,人類可能會變得更高,手臂更長,皮膚變得蒼白。(圖/ImageFX AI)](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25/02/14/20250214104448-b8030c32.jpg)
如果人類的一部分冒險進入太空,這個群體會慢慢脫離留在地球上的人口而演化,這並非完全不可想像。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人類學家霍克斯(John Hawks)博士告訴《每日郵報》,地球上的人口非常龐大且多樣化,但長期的太空旅行可能會讓某些小規模的開拓族群在數千年內保持分離。經過數千年的航行,在另一個星系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人類族群並非易事,但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新物種形成。
在火星上,人類只能接收到地球上66%的陽光和38%的重力。為了適應太空環境,人類可能會變得更高,手臂更長,以便在低重力環境中表現得更好。即使在國際太空站,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宇航員在太空的前幾天可以增高約3%,因為他們的脊椎在低重力下伸展。
同樣地,正如古代人類遷移到北歐時一樣,未來的人類可能會變得更蒼白,以最大限度地從微弱的光線中獲取維生素D。人類的眼睛也可能變得更大、更敏感,以便在昏暗的條件下看清楚,或者通過一些技術增強來改善視力。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AI)揭示了未來人類可能的樣貌。他們預測,一般人將擁有更深的膚色,看起來像現代文化大熔爐非洲模里西斯或巴西的人。專家表示,西元3025年的人類可能比現在更有吸引力,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並歸納出人類未來可能的樣貌。
身高變矮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演化遺傳學家湯瑪斯(Mark Thomas)教授表示,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人的壽命變得更長,可以生育更多子女。
湯瑪斯教授表示,這基本上意味著生育更多孩子的人更有可能傳遞他們的基因。有趣的是,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使未來的人類變得更矮小。這類現象在嚴峻環境中更為明顯,例如雨林地區的侏儒族群,他們的身材較矮小,但也因此身體成長往往被迫讓位於更快的生殖發展。
儘管湯瑪斯教授明確表示這只是「眾多理論之一」,但有人提出早熟與身材矮小有關聯。
外表變得更具吸引力
隨著死亡人數減少,推動演化的最大因素將是一個人可以生育多少孩子。奇怪的是,這可能最終使男性變得更有吸引力。
湯瑪斯教授說,在哺乳動物中,自然狀態通常是由雌性進行所有選擇。但在強大的父權制社會中,男性最終會做出很多選擇和控制。隨著社會的自由化以及女性越來越能夠選擇自己的伴侶,這種選擇性壓力可能會回到男性身上。
皮膚顏色更深、外表更趨一致
![AI模擬人類皮膚顏色更深、外表更趨一致。(圖/ImageFX AI)](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25/02/14/20250214104304-8410fafa.jpg)
專家預期的最大變化之一是,人類的外表將變得更加統一。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生物資訊學與大數據高級講師霍奇森(Jason Hodgson)博士告訴《每日郵報》,未來可能發生的一件事是人口結構的瓦解。美國目前的趨勢表明,跨種族婚姻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從整體趨勢來看,這可能會讓未來的人類彼此更為相似。
現在與過去相比,不同種族的人已經混雜得更頻繁。未來人類的膚色將普遍變深、趨向棕色,這可能與基因混合以及適應環境變遷有關。
科技帶來身體變革
![未來強大的新技術可能賦予人類塑造自己演化的能力。(圖/ImageFX AI)](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25/02/14/20250214104634-503a4860.jpg)
強大的新技術可能賦予人類塑造自己演化的能力。霍奇森博士說,透過使用人體基因編輯(CRISPR-Cas9)進行目標基因編輯的技術,這使人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基因組。
另外,也可以透過基因改造,來獲取動物的特殊遺傳特徵,以增強生存適應力。
大腦體積變小
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演化生物學家布魯克斯(Robert Brooks)教授表示,他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大腦會變小。布魯克斯教授的理論認為,隨著電腦接管越來越多的計算、決策等功能,擁有大腦的優勢會降低。
科學家以哺乳類動物的例子指出,綿羊在馴化後失去了24%的腦容量,乳牛則減少26%,狗減少30%,「我們正在變成一種被馴化的猿猴,但奇怪的是,我們是被我們自己馴化的」。
駝背與鷹爪手
![AI模擬人類可能會出現駝背與鷹爪手。(圖/ImageFX AI)](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25/02/14/20250214104201-b4ed5099.jpg)
研究表明,增加使用科技可能導致其他非演化性的變化。這可能包括人類因整天盯著電腦而出現更明顯的駝背,或因使用手機而導致手變得彎曲和過度發達,逐漸演變為彎曲且適應觸控的「鷹爪手」。
另外,科學家推測,在25年後人類普遍會出現慢性背痛、頭髮稀疏、皮膚鬆弛、腿部腫脹以及眼袋發紅等症狀,免疫系統變弱,越來越容易染上流感。
太空改造
![為了適應太空環境,人類可能會變得更高,手臂更長,皮膚變得蒼白。(圖/ImageFX AI)](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25/02/14/20250214104448-b8030c32.jpg)
如果人類的一部分冒險進入太空,這個群體會慢慢脫離留在地球上的人口而演化,這並非完全不可想像。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人類學家霍克斯(John Hawks)博士告訴《每日郵報》,地球上的人口非常龐大且多樣化,但長期的太空旅行可能會讓某些小規模的開拓族群在數千年內保持分離。經過數千年的航行,在另一個星系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人類族群並非易事,但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新物種形成。
在火星上,人類只能接收到地球上66%的陽光和38%的重力。為了適應太空環境,人類可能會變得更高,手臂更長,以便在低重力環境中表現得更好。即使在國際太空站,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宇航員在太空的前幾天可以增高約3%,因為他們的脊椎在低重力下伸展。
同樣地,正如古代人類遷移到北歐時一樣,未來的人類可能會變得更蒼白,以最大限度地從微弱的光線中獲取維生素D。人類的眼睛也可能變得更大、更敏感,以便在昏暗的條件下看清楚,或者通過一些技術增強來改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