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日前在臉書粉專分享,有位媽媽幫4歲兒洗澡,洗到下面驚見「白白黏稠」急去求診,經檢查後醫解釋是正常現象。呂謹亨表示,以為家長應該對小孩身體有些基本概念,但實際門診並非如此。
呂謹亨說,許多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好像應該要對小孩的包皮有點概念,在門診的狀況卻讓他恍然,並不是這麼回事。曾有位媽媽來求診問:「我幫四歲的兒子洗澡,結果今天一推開,包皮跑出一堆白白黏稠的東西,是不是化膿了」?呂謹亨檢查後回:「這只是正常的包皮垢,清乾淨就好了,不用擔心」。
另個案例則是夫婦帶著小孩來看,媽媽說:「我五歲的兒子尿尿會痛,包皮紅紅的」?呂謹亨追問有沒有推開來洗?媽媽說有,經檢查確實紅腫,不過孩子嚴重包莖,根本沒推開。還有一個奶奶來診問:「幫三歲的孫子洗澡時,看到龜頭表面一大顆腫塊的,是不是長腫瘤了」?呂謹亨見她急到快哭了,仔細檢查只是包莖,包皮垢比較大顆而已。
呂謹亨指出,遇到這種狀況除了衛教爸媽,有時也會暗示爸爸來檢查一下是不是包莖?否則不太清楚,他們怎會不了解包皮正常推開長怎樣。
呂謹亨說明,每個男嬰出生時都是包莖,通常清洗陰莖外部就好,此時包皮與龜頭間是無菌的,硬翻開反而能讓細菌跑進去,造成感染發炎;而包皮垢是包皮與龜頭間的分泌物,有潤滑效果,男嬰自出生起就會勃起,過程包皮與龜頭也會慢慢分開。
呂謹亨指出,6個月以下的男嬰可以不用刻意推開,看到黃黃白白的包皮垢是正常的;6個月以上要開始試著推開包皮,如果發現尿尿時會鼓的像氣球,可到泌尿診所拿軟化包皮藥膏,請醫生教你推。
呂謹亨進一步指出,3歲左右的小男孩約八成可推出大部分龜頭,如果這年紀還不好推,盡快來拿藥膏,否則超過6歲後硬化定型,就更難推開了;至於6歲以上,孩子通常都能自己推開洗,國小一年級體檢也會問包皮有無異常,要是有包莖、反覆感染發炎,且藥膏也推不開,那就得盡快割包皮了。
呂謹亨補充,有些家長以為青春期才要開始推包皮,其實這樣就已經錯過免割包皮的黃金期了。
如何推包皮?呂謹亨教學:
❶推開包皮的時候,要從皮的外側去推,不要從正中央擠壓龜頭。動作輕柔就像挖鼻孔,掏耳朵一樣,穩定緩慢的施壓,如果發育成熟,龜頭慢慢地會被擠出來,千萬不要硬推,避免撕裂傷或卡住。
❷如果包皮開口過小,用拇指和食指,輕捏著頭頭的後方,將包皮輕輕推到底,將藥膏或凡士林抹在包皮開口,把包皮向後輕推,如果會有點痛就停止。重複至少10下。
❸每天持續慢慢增加力道,要把包皮開口慢慢「撐開」的感覺。如果推得開,一個月就會有效果,如果持續兩個月還是推不開,那就需要來找泌尿科醫師割包皮了。
呂謹亨說,許多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好像應該要對小孩的包皮有點概念,在門診的狀況卻讓他恍然,並不是這麼回事。曾有位媽媽來求診問:「我幫四歲的兒子洗澡,結果今天一推開,包皮跑出一堆白白黏稠的東西,是不是化膿了」?呂謹亨檢查後回:「這只是正常的包皮垢,清乾淨就好了,不用擔心」。
另個案例則是夫婦帶著小孩來看,媽媽說:「我五歲的兒子尿尿會痛,包皮紅紅的」?呂謹亨追問有沒有推開來洗?媽媽說有,經檢查確實紅腫,不過孩子嚴重包莖,根本沒推開。還有一個奶奶來診問:「幫三歲的孫子洗澡時,看到龜頭表面一大顆腫塊的,是不是長腫瘤了」?呂謹亨見她急到快哭了,仔細檢查只是包莖,包皮垢比較大顆而已。
呂謹亨指出,遇到這種狀況除了衛教爸媽,有時也會暗示爸爸來檢查一下是不是包莖?否則不太清楚,他們怎會不了解包皮正常推開長怎樣。
呂謹亨說明,每個男嬰出生時都是包莖,通常清洗陰莖外部就好,此時包皮與龜頭間是無菌的,硬翻開反而能讓細菌跑進去,造成感染發炎;而包皮垢是包皮與龜頭間的分泌物,有潤滑效果,男嬰自出生起就會勃起,過程包皮與龜頭也會慢慢分開。
呂謹亨指出,6個月以下的男嬰可以不用刻意推開,看到黃黃白白的包皮垢是正常的;6個月以上要開始試著推開包皮,如果發現尿尿時會鼓的像氣球,可到泌尿診所拿軟化包皮藥膏,請醫生教你推。
呂謹亨進一步指出,3歲左右的小男孩約八成可推出大部分龜頭,如果這年紀還不好推,盡快來拿藥膏,否則超過6歲後硬化定型,就更難推開了;至於6歲以上,孩子通常都能自己推開洗,國小一年級體檢也會問包皮有無異常,要是有包莖、反覆感染發炎,且藥膏也推不開,那就得盡快割包皮了。
呂謹亨補充,有些家長以為青春期才要開始推包皮,其實這樣就已經錯過免割包皮的黃金期了。
如何推包皮?呂謹亨教學:
❶推開包皮的時候,要從皮的外側去推,不要從正中央擠壓龜頭。動作輕柔就像挖鼻孔,掏耳朵一樣,穩定緩慢的施壓,如果發育成熟,龜頭慢慢地會被擠出來,千萬不要硬推,避免撕裂傷或卡住。
❷如果包皮開口過小,用拇指和食指,輕捏著頭頭的後方,將包皮輕輕推到底,將藥膏或凡士林抹在包皮開口,把包皮向後輕推,如果會有點痛就停止。重複至少10下。
❸每天持續慢慢增加力道,要把包皮開口慢慢「撐開」的感覺。如果推得開,一個月就會有效果,如果持續兩個月還是推不開,那就需要來找泌尿科醫師割包皮了。
延伸閱讀:
維生素B12吃太多恐致癌?權威打臉「只是警訊」 醫:更怕缺乏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