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上的鐵證卻不見得為這個社會所接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規定,帶原者隱瞞帶原狀況與人發生危險性行為,將判刑,即便帶原者是不具傳染性,只要沒有主動告知就是犯罪,並且採取一罪一罰。最有名的例子是2015年的「馮老師案」,一名愛滋帶原的國小馮姓老師約人吸毒加無套性愛,被判了13年徒刑。馮老師當時在法庭主張,自己身體測不到病毒,無傳染性,但法官不採信這個說法,判以重刑。
「馮老師案」並不是特例,台灣愛滋權利促進會社工張正學經手數個個案,感染者與非感染者交往,後來分手反目,帶原身分成為興訟的理由,原本就知情的非感染者告感染者「故意傳染」:「有一個案子是,幫對方口交,對方也沒得病,結果被判了2年。」

帶原之後,有些感染者甚至不敢做愛,張先生帶原初期,超過3年不做愛,「我連自己打手槍也沒有…是我自己的心理過不去。」即便帶原超過10年,病毒量也測不到,張先生前陣子和感情對象分手了:「帶原到現在還是不喜歡做愛,他知道我的狀況,但一碰我,我還是很緊張,我不想這樣綁住對方。」酷里濕帶原也超過10年了,交往過感染者與非感染者:「老實說,再怎樣你跟非感染者交往會有壓力,我後來覺得,跟一樣是帶原的人交往是最輕鬆了。」
疾病不只是病毒與宿主之間的事,治病的藥也不只是病毒與抗體之間的化學作用而已。病與藥都發生在人的社會裡,它們對抗的不是病毒,而是時時刻刻與各種社會力拉扯,而拉扯的過程裡,也影響生病的人如何看待自己。
★《鏡週刊》關心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