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怎麼玩?來!下面是我們提供的幾點建議。我們從歷年來的採訪過程,以及目前最新的腕錶設計趨勢之中,整理出10個重點,提供給你做參考。看下去,你也可以擁有專屬於自己的「玩錶生活」。

06 幫愛錶拍張美照
愛極了手腕上戴的錶款,順著光線欣賞它的每一個切面,觀察面盤上的各個細節。愈看愈喜歡,當然,最後終究會拿起手機,為它拍下一張照片。也許是正在享用美食的時刻,也許是剛好車廂內灑下一道很美的陽光。雖然鐘錶是一件硬梆梆的工業產品,然而它就是能夠勾起你心中感性的層面,而這就是鐘錶的魅力。隨著你拍下的照片,被貼到IG或是臉書的鐘錶社團之上,然後引來許多朋友的讚美,這股成就感更會趨動你愈來愈投入。事實上,隨著鐘錶社群的蓬勃發展,這股「鐘錶攝影」風潮已經愈來愈專業了。許多錶友,投入不少於買手錶的金錢,購買攝影器材、迷你攝影棚、反光板等等的道具,拍出讓專業攝影師都開始感受到威脅的作品了。

鐘錶攝影的技巧,最關鍵部分在於玻璃錶鏡與金屬錶殼的反射面。觀察光線的來源,在手錶的周圍放幾塊白色板子,勾勒線條,遮擋住會破壞畫面的光源或陰影,多試個幾次就會愈來愈抓到要領。其實,把手錶拍得很清楚或許是個學習目標。不過,對於業餘創作者來說,重點在於構圖與其中隱含的創作巧思,其實是更珍貴的。畢竟,業餘攝影最有價值之處就在不流於匠氣,拍出對手錶的感情,更值得大家挑戰。之前,我們曾經採訪過一位愛玩錶的牙醫師Kevin,他不僅玩老錶,也玩攝影與造型,把老錶拍得非常有趣,值得大家參考看看。
07 找群志同道合的好友
玩錶是一種興趣或者說嗜好,而嗜好如果沒有朋友一起討論,那也太孤單寂寞了。幸好,目前社群媒體非常相當發達,鐘錶社團林立,很容易就能在網路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交流資訊以及心得。有許多品牌與錶款,也是靠著網路社群死忠錶迷的交流與討論,因而建立起口碑,創下很不錯的銷售成績。
不過正因為網路社團的影響力,已經不亞於傳統鐘錶媒體了,有愈來愈多行銷勢力試圖在社團內進行操作或者交易。當然,並不是所有行銷手法或者賣家都是心懷不軌,不過,在社團內活動仍要小心過濾各項資訊,保護好自己。其實,就好像在社會上走跳一樣,謹守禮儀,相互尊重,以誠待人。遇到一些狀況時,其實也不需要過於執著,才不致於打壞了自己玩錶的好心情。底下影片,是台灣的鐘錶社團之中很有名氣的「郭大開講」主理人,《時間觀念》總編輯郭峻彰接受我們採訪時,談及參加鐘錶社團時會遇到的各種情況與眉角,也很值得參考。
08 成為機芯控
機芯是鐘錶工藝中最複雜且精細的領域。雖然說,石英機芯與機械機芯各自有其優點和缺點,也不應該有石英機芯就劣於機械機芯的刻板印象。不過,大多數玩錶人都還是以機械錶為主要目標,這的確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當講到鐘錶的機芯之時,其知識與資訊的含量實在太高,非得要充滿熱情、努力苦讀,並且經過十幾二十年的經驗、眼力磨練,才有可能能像台灣鐘錶界大家共同的老師曾士昕一樣,只要拿起放大鏡,看一眼機芯結構,就能如數家珍地講出所有的細節重點的。
不過,初學者也不必灰心,可以企劃出幾個以機芯為重點的收藏主題,一步步打好機芯知識的基礎,再開始進階。舉例來說,最入門的機芯玩法,可以先從「經典通用機芯」這個主題下手,先開始玩ETA 2824、2892、7750、手上鍊的6497機芯等等著名的型號,一一探索其中奧妙,接下來再逐步進階。另外,我們之前曾採訪過《城邦國際名表》雜誌副主編陳韋仁,他則示範了如何以「自製機芯」為主題來進行收藏,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
09 列出想要收集的目標
鐘錶工藝博大精深。雖然說「就只是買一隻錶來戴戴嘛!」心態也可以保持很輕鬆。但對初學者來說,若想一步步建立收藏,又不想花冤枉錢走冤枉路,那麼,可以在多做功課之後,列出自己心中的「經典清單」。
所謂經典,其實可以有很多種面相,例如:在鐘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錶款;單一品牌歷史中的里程碑作品;或是各種不同複雜功能的代表作品。按照列出的清單,一步步實現,終有一日會發現夢想已成真。

10 去上一堂鐘錶課程
我們都知道,想要增加知識,最直接方法就是「多讀書」以及「去上課」。那麼,想要增加鐘錶知識,是否也有課程可以上呢?過去,在台灣真的比較少有經過嚴謹規劃的鐘錶課程,大多是品牌或通路舉行的行銷講座活動,或者只能自尋明師。不過近幾年情況有了變化。目前在台灣,有「台灣鐘錶學院」提供二年制的製錶師培訓課程,給想要走上專業道路的人選修。
另外,若只是想要多加了解這個產業,那麼來自瑞士的「高級鐘錶基金會」(FHH,Fondation de la Haute Horlogerie),則與「台北101」共同合作推出了線上課程,國際級講師由淺入深,講解鐘錶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則比較適合一般想要更了解手錶的錶迷們參加。更多詳情,可以參考 Stage@Taipei 101 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