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活中常見的消費、車禍等糾紛或爭議等問題,法律雖是保障人民的手段,卻給多數人遙不可及的感覺。為讓法務貼近人民,從政策推動、同理服務、智慧系統及多元宣導等面向,中央或地方政府以當事人的視野,與時俱進的調整法律服務,建立溫暖且富有同理心的司法,來維護全民權益。
調解機制 在訴訟外解決紛爭
2020年全國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辦理調解業務超過15萬件,其中調解成立件數達到12萬件。桃園市政府法務局長周春櫻表示,「作為地方法務單位,與市民最直接相關的就是調解」,法務局調解服務可分為3類,第一是商品或服務的消費爭議,由消費者保護官、消費者保護團體、企業經營者及專家學者組成調解委員會處理;第二為各區調解委員會受理的民事或刑事告訴乃論案件,透過調解委員同理當事人狀況,協助解決爭端。本市各區調解委員的任用,除了有客觀公平的選任及考核制度,並有婦女及原住民族保障名額,以期切合市民的需求;最後則是處理政府採購申訴或履約爭議的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以公共工程為例,提供機關與廠商訴訟以外的爭議救濟管道,避免因冗長的訴訟程序造成工程延宕停擺,進而保障市民權益。






「調解所需的時間較短、費用較少,一旦調解成立,也具有跟法院判決同等效力,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可以作為強制執行名義。」周春櫻補充,調解是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的一種方式,前兩種調解類型是市民較常接觸到的法律服務,當涉及私權上的糾紛或爭議時,比起法院一翻兩瞪眼的判決,經由調解的磋商與讓步,較能讓雙方接受及信服,達到終局解決紛爭的效果。
貼近社會 研擬修法符合需求
因應調解件數逐年遞增,法務部已著手研議修正《鄉鎮市調解條例》。法務部主任秘書顏迺偉以人力面向為例,調解案件由各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之委員受理處理,惟委員名額上限為25人,若能適度放寬現行規定,增加的人力將有助於委員更有餘裕地進行調解;另外,調解成立後須經法院法官核定才具有效力,目前也研擬開放司法事務官具有核定權限,讓各法院能依據工作量彈性調配人力。

「雖然修法仍在研擬階段,但核心考量都是保障人民權益,讓調解條例能跟上當事人需求、發揮最大效用。」顏迺偉表示,針對調解實務運作,法務部陸續收到各縣市政府或司法單位的意見回饋,希望透過修訂條文,解決適用爭議並增加運作彈性,讓法律更貼合時空背景,也與各縣市政府合辦調解研習會,提升人員專業能力,保障人民糾紛獲得妥適解決。
智慧科技 法律服務與時俱進
為提升服務量能,且因應COVID-19疫情,法務機關加強導入智慧科技。顏迺偉表示,目前在法務部所屬的檢察、調查、廉政、行政執行、矯正等5大系統,均積極推動由法務部長蔡清祥提出的「科技化的法務部」政策,像是2021年7月在全國52個矯正機關推出智慧客服系統,當收容人家屬對接見時間、寄送物品有疑問,智慧客服可在24小時答覆,彌補人工客服無法全天候在線的不足。
桃園也在2020年啟用全國首創的消費者服務中心智能客服系統「曉寶」,為市民朋友提供零時差的消費諮詢服務,提前預防及減少消費糾紛。周春櫻提及,藉由整理常見的爭議問題,每年持續優化系統題庫,協助市民朋友在公務時間以外,也能及時得到相關解答,並盡可能設定搜尋字詞與法律用語的連結,提供精準的意見答覆。

桃市府及各區公所亦設置15個法律諮詢據點,市民可以善加運用以確保權益。除了一般法律問題的諮詢,也敦聘家事專長律師提供性別友善法律諮詢服務,並持續推廣視訊法律諮詢服務,讓數位化科技達到便民目的。此外,法務部近年推動不少創新變革,像是收容人視訊接見模式、被害人刑事訴訟資訊獲知平台。顏迺偉說明,在整合法院與矯正機關系統後,只要被害人申請,就能透過平台掌握特定類型的案件訴訟進度及被告在押、出監等資訊,未來也會陸續增加案件類型,顧及被害人權益。
多元宣導 法律就在生活裡
除了上述的爭議調解、法律諮詢及智慧服務,為讓法治教育扎根生活,桃園邀請網紅宣導聰明消費影片,並推出線上性別電影院,多元管道宣導。周春櫻認為,人的一生難免會遭遇法律問題,為使法律知識普及到日常生活,桃市府法務局自2016年起出版法務年報,2018、2019年分別推出貼近生活題材的《迎向天光》、《希望之歌》,在書中各以20篇案例故事,串起人生各階段需要法律協助的情事,例如車禍糾紛、房屋租賃、家庭暴力、網路霸凌等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指引方針。


「中央與職業運動賽事、大眾運輸場域合作,讓法律知識置入跑馬燈,在生活中潛移默化。」顏迺偉也認同,相較過往的教條式宣導,法治宣導應不帶強制性,而是讓大眾建構基礎認知,碰到問題能及時求助,讓法律保障更多人。法務部不僅架設「人權大步走」網站,收錄各項人權資訊、影片,也開設《人權搜查客》Podcast,邀請在各領域默默耕耘的人權推手,暢聊人權新鮮事。中央與地方持續精進作業效率,亦提供智慧服務,並積極進行宣導,貼近大眾零距離。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