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11:58 臺北時間

【桃園誌】享食安心 全民一起守護食安

mm-logo
從貨架上的食材到餐桌上的食物,追溯食品來源及流向,讓人安心食用。
從貨架上的食材到餐桌上的食物,追溯食品來源及流向,讓人安心食用。
2019年起,聯合國將6月7日訂為「世界食品安全日」,顯現食安已是全球共同關心且日常實踐的重要議題。
民以食為天,怎麼做、怎麼吃,才能安心下肚,喚起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中央與地方以「食安五環」為基礎,從把關機制、數位科技、活動推廣及網購進口等面向,擔任積極守門員,持續預防、發現和管理食源性風險,為大眾的飲食安心把關。

環環相扣 食安滴滴不漏

過去,國內外出現不少重大的食安事件,因此中央推動「食安五環」政策,從「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及「全民監督食安」等面向落實執行。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說明,第一環,源頭如果沒有把關好,後續努力將會事倍功半;第二環,透過強化食品業者自主管理,使生產過程從產製、原料和添加物都一定要合乎標準;第三環,用科學方式查驗產品是否符合標準;第四環,對於違法廠商進行裁罰;第五環,讓大眾成為政府機關監督的一員,確保從農場到餐桌的每一環節,讓大眾食得安心。
食品稽查大隊從上、中、下游進行稽查,維護市民朋友食的安全。
桃園是台灣的食品工業重鎮,2015年率全國之先設置「桃園市食品安全保護基金」,除了成立食品稽查大隊,聘請40名稽查人力,每年查核量倍增到6萬6,000件以上,也成立食安諮議委員會,邀請專家、食品業者代表,從產官學三方共同研討食安政策與成效。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在食安基金的挹注下,桃園的稽查及檢驗量能都呈倍數成長,同時鼓勵全民主動檢舉違規案件,近年更執行『揭露餐飲食材產地溯源計畫』。」桃園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希望大家能夠安心享食。

資訊平台 安心食材來源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中央與地方政府積極發展數位創新應用,透過網路平台讓市民朋友能迅速掌握食安資訊。今年3月,桃園首創的「桃食安心資訊平台」正式上線,讓消費者可以上網查詢食材產地、來源及稽查紀錄,也串接食藥署的「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非登不可)」,提升資訊交換與服務應用。王文彥分享,「目前平台已登錄788個品牌,共有7,736家門市,消費者只要掃描QR Code,就可以看到食材的產銷履歷與溯源資料」,透過資訊公開化及透明化,讓業者為食材安全負責,也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桃園健康樂活食安嘉年華以主題館導入食安創新教案,結合科技並媒合企業,學習健康飲食及食安知識。
因應網路普及化,網路論壇與即時通訊成為資訊傳播的管道之一,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各種迷思。為增進大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食藥署設置食藥闢謠專區、食藥膨風廣告專區、食品藥物開放資料平台等。吳秀梅提到,闢謠專區除了主動蒐集內容,也彙整大眾提問,目前已上傳510則謠言解答,更有超過6,700萬點閱;膨風專區揭露刊登違規食藥廣告之國外網站;開放平台提供食品業者、添加物或使用原料等資料集查詢,「透過相關平台傳遞正確知識,也阻止錯誤消息的散佈。」

食安教育 全民共同參與

由於主動參與是食安把關的重要一環,為引導市民朋友瞭解食安知識,桃園自2017年開始舉辦「健康樂活食安嘉年華」活動,2014年也開始辦理「食境體驗教育營」,積極推動食安教育。王文彥說明,食安嘉年華是1年1次、1次4天的活動,結合在地協會及企業的力量,讓大家瞭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並帶動市民監督意識;食安教育營則是頗受歡迎的體驗活動,開放報名就立刻秒殺,針對學生、教師、食品志工等規劃內容多元的教育活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教導參與者認識食物與食品的不同,更清楚怎麼吃得營養又安心。」
食藥署則響應世界食品安全日辦理相關活動,像是2020年以「從家開始由我守護」為主題,宣導冰箱清潔以維持食物新鮮。吳秀梅表示,透過教育活動宣傳正確知識之外,食藥署每年也舉辦FDA優良廚師暨新秀廚師選拔活動(又稱金帽獎),授予廚師榮耀,鼓勵他們在食材選用的第一線為消費者把關,同時也有優良餐飲業者表揚會,鼓勵餐飲業者做好自主管理,此外結合社群媒體轉發相關議題,多管齊下推廣食安。
針對進口食品,嚴格把關萊克多巴胺肉品及放射性物質海鮮,確保健康無虞。
針對進口食品,嚴格把關萊克多巴胺肉品及放射性物質海鮮,確保健康無虞。

網購進口 檢測稽查把關

近來,進口食品是否含萊克多巴胺或是放射性物質備受關注。以日本食品來說,中央實施進口新制,從回歸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為食安把關等3原則,到禁止特定品項進口、具風險品項要求提供輻射證明及產地證明、福島5縣食品邊境檢驗等3配套;桃園則落實相關政策,提高稽查和檢測能量,根據桃市府衛生局統計,今年截至4月14日止,抽驗市售日本食品檢測放射性物質共計160件,結果均未檢出。
中央與地方合作執行檢驗專案,針對年節高風險食品加強抽驗,並持續監測。
吳秀梅說,「所有進口食品只要有衛生標準,不論農藥、動物用藥、重金屬或微生物含量,皆要符合相關衛生標準或規定,只要在限制值之下的就是合格安全,而不需要污名化。」王文彥認為,「從醫學角度來看,任何東西極大量是有毒,極小量就沒毒,食品也相同」,而台灣的含量標準其實比國際的認證標準嚴格,地方政府也積極配合中央規定進行各項查驗。
疫情期間,越來越多市民朋友選擇在家網購食材。吳秀梅表示,中央針對網購食品實施檢驗專案,尤其是三節產品,與地方政府互相分配,找尋高風險食品抽驗。王文彥補充,桃園也配合中央專案,除了前往市場、賣場、超市或餐廳等處,也針對網購食品進行抽驗,像是端午節粽子必備的香菇、蝦米等食材,並公告查驗結果供大眾查詢。食品安全與你我息息相關,中央與地方持續強化合作,精進食安管理,也需要全民共同努力,讓台灣美食安心入口。
(左圖)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全面守護食安—「食安五環環環相扣,食品安全滴滴不漏,必須全面性把關,讓大眾安心。」(右圖)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王文彥:全民參與食安—「從生產端到消費端,政府稽查到位,業者承擔責任,才能讓消費者安心。」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