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旻6日在臉書分享了桃園市政府發給小學生的本土語言調查表,調查表上詳盡地列入各個本土語言,並且學生勾選一種,值得注意的是,在福建語系除了有台灣較為普遍的「閩南語」(台語),也有馬祖說的「閩東語」,客語也有「北四縣腔」「南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和「詔安腔」。
而原住民語更是直接列出42種不同部族的語言,其中像是布農語就細分5種,除了以上本土語言外,甚至還有台灣手語和新住民語,可以說是超級詳細。對此,曾偉民就直呼「看到如此詳盡的語言分類,念語言學的我,先給桃園市府一個鼓勵」,也給訂出公版的教育部一個讚。

不過,對此有網友質疑「這麼多語言眼花撩亂」「小學生好忙」,曾偉旻則認為,他覺得小學生反倒可以藉此機會多跟父母請益溝通,若自己是家長,也會鼓勵孩子學客語或學原住民語等。
曾偉旻強調,師資不足有師資不足的解決之道,如今就算整間學校只有一個孩子學某種語言,也可以透過直播或影片方式教學,「當然最初上路一定會有很多問題,但我們希望整體社會必須正向看待各本土語言的學習」。而最終的目標就是「不要有這些本土語言的專門課程,而是用自己的語言上數學課、上自然課、上社會課,上各式各樣的課」。
而對於有網友留言稱「海納百川要有限度啦,光原住民加台客語就幾十種,對學生沒有負擔,因為只選一種,但對國家資源是負擔」,曾偉旻則回應稱:「怎麼會對國家資源是負擔?如果當初沒有人禁說本土語言,哪需要我們花這麼多成本,努力搶救!」
而議員苗博雅也現身此篇貼文底下留言稱,若學校不畏艱難漸漸增加開設本土語言課程,師資有市場、讓願意參加培訓的人變多,這才是正向循環。「選擇太多讓學生負擔大」「本土語言教師少難開課」「反正也學不好,開課沒意義」這些話,都是以前國民黨在擋本土語言的話術。
也有許多網友紛紛以自己的母語留言,支持本土語言發展,其他人也紛紛表示:「看到這麼多語言,覺得很感動。台灣真的是不斷在進步」「超感動!終於有人正視腔口了!在原住民的語言世界裡也不只有16種!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