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推行多項原住民族政策,鼓勵居住在都市及原鄉部落的原住民發展多元產業。桃園原住民人口將近8萬人,積極發展桃原新政,孕育良好產業環境,盼藉著推廣原住民族文化特色之餘,同時帶來經濟成長、就業機會增加等多贏局面。
挺族人 系列計畫循序輔導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截至2022年7月,台灣原住民總人口數逾58萬2千人,為促進原住民族群發展文化產業,原住民族委員會量身制定系列專案,透過「創業先導計畫」、「百萬創業計畫」、「輔導創新研發」、「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數位翻轉原住民族事業計畫」等,提供完善課程資源與輔導機制,依階段培育產業潛力人才。其中「百萬創業計畫」自2015年推出以來,已輔導總計140案,全部企業存活率高達89.3%,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發展處長宋麗茹表示,「3大重要理念分別為原住民找到特色,再找出其中的不足,最後為他們種下希望。」
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長林日龍Temu Nokan說,「桃園是原住民新故鄉,歡迎大家前來生活和工作。」因此於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設置「桃園市原住民族青年創業基地—逐夢浩思hata’」,以2年1期方式,提供在地培訓課程及優惠辦公室承租方案,讓青年在舒適環境創業;「Tayniho桃原好棧」則作為文藝新據點,原住民創作者以特色工藝品展示與餐食服務,累積營銷軟實力;能免費上架商品的「菱距離購物商城」電商通路平台,建立商家數位銷售和物流經驗;還有定期辦理的「原物市集」,給予原民攤商銷售農特產與文創商品機會,也讓大眾更親近原住民族文化。
找特色 美學研發雙重提升
原住民族產業發展採取階段性策略推動,初期計畫以「找出特色經濟」為目標,鎖定農業、觀光與文創3大主軸,致力開發在地特色,打造與市場有別的差異化亮點。「將原住民族祖先的傳統智慧,轉化為經濟商機。」宋麗茹補充說明,例如族人飲食中常見的小米、紅藜與馬告等食材、具有部落符號的傳統圖騰,以及原鄉的好山好水自然景觀,都是原住民族創業的良好基礎原料,待發展特色產業的企業穩健經營後,因應變動快速的市場,為使企業永續經營,運用完善配套措施,像是鼓勵企業進行創新研發,透過精進技術提升競爭力,進一步異業結盟商機,諸如由小米與生態組合而成的觀光導覽,或是影視音樂綜合行銷,藉由單一企業走向產業鏈聯盟,帶動全面性的部落發展與創新思維。
桃園目前多達300家的在地原住民企業,也經歷過找尋品牌特色的過程。「物品的原始樣貌可能不夠吸引人,於是需思索如何透過美學設計來加分,讓產品能變成商品。」林日龍Temu Nokan分享,桃園運用競賽選拔的機制,促進企業精進產品美學,2019年辦理至今的「桃原十大伴手禮徵選活動」,每年精選出的優質精品經過精緻化設計包裝,輔以提供後續行銷資源及市場開發等協助,提升原住民族在地精品形象與價值。
補不足 專業團隊解決問題
創業時常會面臨人才不足或資金調度等營運上問題,因此讓族人能透過簡便程序獲得專業性的協助,成為中央與地方的共識。「有很多潛力極佳的案例遇到資金問題而失敗,我們希望能減少這樣情況發生。」宋麗茹指出,營運中的企業可申請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貸款,原住民族委員會設立的「0800-508-188原住民金融服務專線」,擁有超過40位輔導專員提供資金周轉、貸款申請等金融問題的諮詢,除了經濟上的在地化諮詢與其他需求的轉介,輔導專員更採取主動的行動式服務,定期訪視族人創立的企業或工作室,針對金融、人力與數位轉型等方面進行指導,透過全方位的協助,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
桃園推動的「原住民族產業輔導單一窗口服務站」,採取一站式專人服務,能適時地解決族人創業過程中的疑難雜症,包含資金評估、計畫撰寫輔導、行銷概念說明與營利事業登記等協助,「就像是全方位的醫生,無論族人遇到各種問題,都可以來尋求解答。」林日龍Temu Nokan補充,服務站自2022年6月開站至今,已有效協助將近50組個案,未來也將持續推動,成為族人產業發展的最佳夥伴和堅實後盾。此外,桃園也積極結合在地資源,像是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開設的產業培訓課程,教授營運管理、財務資金、技術、行銷等概念,培養創業相關人才,讓理論能活用在企業實務運作上。
種希望 團結共好展新商機
輔導原住民族創業之際,也需透過合宜的展銷中心,讓更多人能看見部落文化之美。「布建通路據點」串起各區特色產業與企業,開拓多元銷售通路,提升品牌能見度。宋麗茹分享,今年下半年規劃上線的「LiMA原住民族購物商城」,放眼世界舞台,以南島語系共通的語言「LiMA」為品牌名稱,展現打造國際品牌的雄心。而與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等國家簽署的「原住民族經濟貿易合作協議」,未來將朝共同推動原住民族經濟、貿易與投資議題等多邊合作邁進,將台灣充滿特色的原住民族品牌推到國際。
「桃園是國際之都,我們致力在這裡打造原住民族的櫥窗,作為獻給世界的禮物。」林日龍Temu Nokan說明,桃園擁有16族原住民族群,是多元部落文化縮影,也因應國門之都,選定鄰近桃園國際機場附近,於機場捷運A17站旁籌建「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便是讓國內外旅客在進入國門或離開國境時,能進一步認識台灣原住民族。園區未來將整合陽光劇場空間,形塑主題鮮明之原住民族主題園區,在展售國內外特色商品與提供原民藝術家駐點外,也持續發展影視媒體與語言推廣,展現豐厚的文創休閒、影音娛樂等文化底蘊。在原住民族品牌加入進駐後,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將突顯在地原住民族企業特色及優勢,攜手打造成國內外旅客認識台灣原住民之美的第一站,同時也是旅客離境時,能將原住民族的熱情與文化帶著走的最後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