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世代,振興旅遊固然重要,也需要更積極面對與在地的關係,重新檢視,是否因為運輸造成碳排問題?是否會破壞生態?未來,人類需肩負起對地球友善的責任,才能在疫情過後,構築可持續且理想的綠色旅遊方案。面對這樣的責任,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早有洞見,於2015年提出《石門水庫跨域亮點計畫》,為老景點石門水庫賦予新穎又環保的觀光模式。此外,跨域亮點計畫之一的「溪洲低碳旅遊服務區」也在本月正式對外營運,期盼帶動桃園綠色觀光產業的運作模範。

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楊勝評回顧,石門水庫從1964年竣工至今,除了蓄水功能顯著,渾然天成的戶外綠洲,也加深它的觀光遊憩的價值,仰賴地方政府營造推動。於是,在水庫本體無法進行改造的前提下,轉念透過新型態的旅遊模式來宣傳,同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跨部門合作,打造結合運動、生態、休閒於一體的休憩點。「過往遊客大多開車到壩頂,繞一繞賞個風景就離開了。但是現在,我們希望大家能走出車外,深度地探訪石門水庫。」楊勝評指出亮點計畫的核心精神,在計畫啟動後,於壩底設置「溪洲低碳旅遊服務區」為遊園起點,預期大眾將自駕汽機車停在此處,再以散步、健行的方式走逛園區;如果不便步行,未來也可轉乘園區低碳運具前往壩頂,以符合綠能的旅遊方式,石門水庫將重啟為綠地新踩點。
除了一日遊,楊勝評也相當推薦旅人留宿於此,多花時間感受水庫的四時光景,賞遍湖波朝陽、夕照風光,親近水岸生態之美。因此市府以BOT案委由桃禧航空城大飯店經營溪洲服務區,建置可以輕鬆入住的露營區,並提供1泊4食的餐飲服務、生趣盎然的親水活動,打造低負擔、低垃圾產量的綠色旅遊套裝組合。

楊勝評強調,石門水庫的觀光重塑不在於實質環境改造,而是旅遊行為模式的調整,為此,包括將溪洲低碳旅遊服務區設為遊園起點、新增露營區、增設低碳運具轉乘服務,企望全區轉型成友善環境、禮遇行人的空間,讓來到石門水庫觀光這件事,可以為身心靈帶來正面感受,「當然,我認為尊重自然、提倡環境永續已是推動綠色觀光的基礎概念,但是在疫後,人們更趨重視心靈環保,因此讓遊客覺得自己旅遊的同時,也在做對的事,是我們相當看重的旅遊方針。」

今年開始,觀旅局也積極輔導在地居民換購綠能車輛,並規劃3年轉換適應期,目前觀旅局也積極規劃3年轉換適應的相關政策,期盼2024年之後,眺望石門水庫園區地景,汽機車排放廢氣不再,全民一起涵養乾淨永續的水源。此外,服務區本身建築及周邊停車場,也正著手規劃供應園區使用的太陽能板,發電量也將供給台電,讓觀光產業與民生需求相互結合,建立環環相扣、永續不墜的綠色旅遊方案。
-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