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牛肉麵3】「史記」搬新家!自成一派清燉湯頭竟是意外得來 白湯細麵、軟嫩胸肩肉持續餵養老饕胃會員專區美食旅遊開業20年的「史記正宗牛肉麵」,最出名的就是乳白湯頭的招牌「清燉牛肉麵」(左,260元/碗);湯頭澄澈、口感輕盈的「紅燒牛肉麵」(右,260元/碗)也有不少客人喜歡。文 童心怡攝影彭仁義發布時間 2024.05.12 05:5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05.12 05:57 臺北時間牛肉台北美食牛肉麵史記正宗牛肉麵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2004年創立,在台灣一片非紅即清的牛肉麵中,做出自成一格白湯細麵的「史記正宗牛肉麵」,最近搬到台北四平街的新家。講起史記,很多老客人最喜歡的莫過於那碗應該稱作「精燉」的清燉牛肉麵,乳白色湯頭配上細麵,再點上雪裡紅、冰糖豬腳或熱花干等幾道招牌小菜,每個人來到史記,都能組合出一套自已的美味吃法。史記正宗牛肉麵是由史大正夫婦在20年前創立。創辦人史大正原本是資深攝影師,出生在經營川菜館的家庭,愛吃懂吃的他,因為擔任攝影師到處吃喝的豐富閱歷,練就刁嘴功夫。一直把開牛肉麵店當作志業的史大正,55歲那年提早退休,靠著摸索與自學,研發出深受食客推崇的清燉與紅燒牛肉麵。許多老客人點「清燉牛肉麵」(前,260元/碗),必定會再點盤小菜「雪裡紅」(後,60元/份),自己配成雪菜牛肉麵。老客人來史記吃麵,必定要點「冰糖豬腳」(前,120元/份)、「熱花干」(左後,40元/份)、「四川泡菜」(右後,50元/份)一起享用才滿足。講起獨樹一幟的白湯「清燉牛肉麵」,被史大正稱作美麗的錯誤,因為開店之初,店內沒客人,他索性把牛肉湯頭繼續放在爐火上燉著,沒想到4天過去,竟熬出猶如豚骨拉麵的乳白色湯頭。直到現在,史記的清燉湯底仍使用台灣牛的牛骨與牛肉熬煮,完成之後,只用鹽和胡椒提味,最神奇的是湯頭口感雖濃稠,滋味卻清爽甘甜。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