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簽署行政命令的場合上,身旁站滿支持此政策的女性運動員與學生。他表示:「我的政府不會坐視男性擊敗女性運動員。」根據該命令,全美各級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均不得允許跨性別女性參與女子賽事,違規者將面臨聯邦資金被撤銷的處分。此舉無疑將對美國體育界產生深遠影響,並可能引發法律挑戰。
川普還提及,他將進一步向IOC施壓,要求國際體育賽事回歸「生理性別」的競賽規則,確保未來的奧運會不會出現「男性在女子組比賽中奪冠」的情況。他強調:「我們要在2028年洛杉磯奧運前,終結這場荒謬的爭議。」
然而,目前國際體壇對跨性別運動員的參賽規定並不統一。例如,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和世界水上運動總會(World Aquatics)已明文禁止跨性別女性參加女子賽事,而世界三項鐵人總會(World Triathlon)則相對寬鬆,允許部分跨性別女性在經過睪固酮抑制治療後參賽。
此外,美國各州的立法也不一樣。截至目前,已有25個共和黨執政的州制定法律,明確禁止跨性別女性參與女子體育比賽。然而,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統計,全美約52萬名大學生運動員中,僅有約10名跨性別運動員,顯示此議題雖具高度政治敏感性,但實際影響範圍相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發表談話時,疑似再度影射去年巴黎奧運女子拳擊金牌得主——台灣選手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選手哈利夫(Imane Khelif)。他未指名道姓,但聲稱「有兩名跨性別選手參加比賽並奪得金牌」,並表示這項行政命令將「終結這一切」。
然而,美聯社早在去年報導澄清,林郁婷與哈利夫皆為生理女性,自出生以來即被確認為女性,其性別認同亦為女性,並未涉及跨性別爭議。這並非川普首次在公開場合錯誤指稱跨性別運動員的參賽情況,他過去在競選造勢時也曾多次發表類似言論。
川普的行政命令雖然受到部分保守派支持,但也可能面臨法律挑戰。部分民權組織與LGBTQ+倡議團體已經表示,這項禁令可能違反《民權法》第九條(Title IX),該法禁止在教育機構內基於性別進行歧視。若有州政府或學校提出訴訟,此禁令的執行恐怕將充滿變數。
此外,國際奧會的態度也尚未明朗。即將卸任的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曾表示,IOC希望與川普政府保持合作關係,但未明確表態是否會修改現行規則。而被視為接班熱門人選的世界田徑總會主席柯伊(Sebastian Coe)則長期支持「女子運動應僅限順性別女性參與」,未來IOC的政策方向可能發生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