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吻鰕虎,俗稱「狗甘仔」「甘仔魚」,主要分布於蘭嶼島上水質清澈的溪流,屬於洄游型魚類,春季時仔稚魚會從河口溯溪而上產卵,孵化後再順流回到海洋成長。然而,近年來因溪流整治工程、颱風影響棲地等因素,導致野外族群不穩定。
2019年調查時,蘭嶼吻鰕虎族群數量不到200尾,僅分布於2條溪流;2024年再次調查,發現蘭嶼吻鰕虎雖然最多有超過1萬尾,但主要集中在1條溪流,且數量波動大。
蘭嶼吻鰕虎雖然沒有商業捕撈的壓力,但溪流工程造成的「三面光」結構,使溪流缺乏躲藏空間,攔水設施更讓魚類洄游受阻,影響生存,因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當地社區、NGO合作,推動生態工法,希望降低溪流改造對其棲地的影響。
林保署提醒,現農業部已正式公告將蘭嶼吻鰕虎納入保育類,將禁止繁殖、買賣,已持有者須於3月31日前登記,蘭嶼吻鰕虎可在公共場所展示,但不得私下交易,若違規持有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裁罰,最高可罰5萬元,並沒入未登記個體。。
官方也成立了聯繫平台,邀集中央與地方政府、NGO及當地社區,共同討論如何降低溪流攔沙壩影響,並改善棲地環境,讓保育行動符合當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