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每天都在記者會裡信誓旦旦,要在2月13日對「全世界所有國家」祭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也就是美國與貿易對手國的關稅稅率都要公平、一樣高。但是臨近他自己設定的最後期限日,川普又踩了煞車,只命令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仔細研議,盧特尼克則說會在4月1日前提出調查報告。
這跟2月初川普對加拿大與墨西哥課徵25%懲罰關稅如出一轍,之前甚麼難聽話都說盡,拿起大刀逼到對手眼前,最後一刻卻自行放下屠刀。
更有趣的現象是,墨西哥是關稅大戰衝擊的海嘯第一排,他們卻老神在在,一點也不恐慌。從統計數字來看,墨西哥高度仰賴美國,出口產品有超過8成都銷往美國,拉高關稅會有致命的打擊。但是德州南邊的工業大城蒙特瑞一切運作如常,工廠設廠進度照常推進、企業正常出貨、銀行融資的金額與利率都沒變動。
剛剛上任的墨西哥女總統薛恩鮑姆,對內持續清剿芬太尼鴉片藥物走私集團,也對等要求美國同步打擊走私軍火至墨西哥的犯罪集團。薛恩鮑姆挺直腰桿面對川普,國內支持度大增,原本試圖擾亂新政府的政治敵手,都被迫在「團結」的大旗下與薛恩鮑姆同步。
北邊的加拿大也出現抵禦外侮的團結氣氛,加拿大與美國企業是互為表裡的生命共同體,加拿大企業動員美國夥伴去華盛頓遊說,專家遊說刀刀都砍在川普要害,加拿大所有省的省長更不分黨派,手牽手去找美國商務部長與主管官員,抗議兼協商。
上週飛去華盛頓的日本總理石破茂、印度總理莫迪,也都挺直腰桿,靈活因應川普關稅威脅。莫迪原就凶悍,川普天天抱怨印度是所有貿易往來國家中,對美國貨品課徵實質關稅稅率最高的,莫迪照樣跟川普開心談判,買美國石油與最先進的F35戰鬥機,各取所需。
石破茂宣布與美國共同開發阿拉斯加天然氣,一箭雙鵰,取得低價能源與插足北極地緣政治的雙向成就,還確保了台海安全。更重要的是,日本早就是投資美國金額最大的外資來源國,正在大舉擴張美國業務的不只有豐田本田,還有養樂多、朝日啤酒、Uniqlo、7-11便利商店等,全都是川普政策的受益者。
貿易往來是個幾億人共同打造、多年累積出來的生態鏈,沒有一刀切的可能,川普的「對等關稅」是過度簡化、喊給鄉下老百姓聽的政治宣傳,最終就是美國多賣點石油、天然氣、戰鬥機或是汽車,如此而已。蒙特瑞的企業家說得很清楚:墨西哥工人的工資只有德州的五分之一,關稅拉得再高,工廠也無法移回美國,道理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