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內人士不諱言,柯下黃上,首先是路線問題,柯文哲過去擅玩兩手策略,批綠比藍猛烈,批藍也不嘴軟;黃國昌原在時代力量,後來跳槽白營擔任黨團總召後,卻被認為高度與國民黨曖昧、唱和,遭諷是「傅隨組織」,不少白營人士私下頻頻議論:「國昌發言愈來愈藍了!」
其次,在決策風格上,黨內觀察黃國昌代理主席期間,展現比柯文哲更有主見、更決斷,主觀意識也比柯更強,「很多議題常常感覺他已有定見,因而顯得專斷」,也因此可能比柯更容不下不同的聲音。
另在人和及人格特質上,一名黨內人士說:「黃國昌常把對新聞議題的怒氣出在第一線記者身上,顯然有悖他以前一直主張的勞權理念!」反觀柯文哲以前常說選舉朋友要多、敵人要少,黃此舉可能讓本就面臨藍綠夾殺、處境艱難的白營,在媒體關係上更為雪上加霜,不利政黨經營的空戰攻防。
白營幕僚不諱言,黃國昌在時代力量最被詬病的就是人和,當時他與黨內的鬥爭從沒停過,最後逐漸泡沫化,遭譏「政黨關門大師」,但柯文哲領導的民眾黨向來不分位置皆眾聲喧嘩,尤其這次主席補選後,如何凝聚黨內團結對外,仍需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