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昭慧在臉書上整理出李健儀教授口述的歷史,揭示了李健儀與證嚴法師的深厚師徒情誼。李健儀教授的創作過程可追溯至1997年,當時他完成了天主教委託的《中華聖人圖》,並準備將其移交至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李健儀與證嚴法師的首次會面,發生在他完成《中華聖人圖》後。當時,一位宜蘭的慈濟師姐介紹他與證嚴法師相識,並詢問李健儀是否有興趣為大林慈濟醫院創作「佛陀問病圖」的壁畫。
李健儀教授在與證嚴法師的初次會面中,感受到法師深厚的藝術素養。證嚴法師提出:「我給主題,你就能夠創作出來嗎?」對「佛陀問病圖」的期望極高。在聽取李健儀的肯定答覆後,證嚴法師便請他開始進行創作。
此後,李健儀每個月都會帶著初稿、修訂稿及進度報告,前往台中精舍向證嚴法師匯報。證嚴法師每次都細心審閱,並提供了針對構圖的寶貴建議。特別是在「佛陀問病圖」的創作中,證嚴法師強調突破傳統佛像的束縛,提出「過午不食的佛陀臉型不應是圓胖」的意見。李健儀在嘗試不同造型後,最終決定以證嚴法師的恩師、印順導師的法像為基礎,來塑造壁畫中的佛陀形象。
李健儀教授表示,這幅畫不僅傳達佛陀問病的典故,也象徵了慈濟「大愛」的精神。他希望藉由這幅畫,讓更多人理解慈濟從印順導師到證嚴法師的師徒情誼與大愛精神。李健儀的構圖中,最初的印順導師形象是偏袒右肩的袈裟,而證嚴法師指導他將袈裟改為覆肩款式,並詳細調整了袈裟的皺褶和紋路。李健儀更回憶道,在畫作完成前,證嚴法師曾靜靜地旁觀他進行最後的修飾,長達一個多小時。
李健儀教授表示,每次與證嚴法師見面時,法師總是非常尊重他,用餐時甚至安排他坐在身邊。他也感謝法師對這幅畫作的高度重視,並決定在壁畫完成後,將原稿油畫贈送給證嚴法師,並僅向慈濟收取壁畫的製作費用。此外,李健儀教授還創作了三幅證嚴法師的肖像畫,並將其贈送給法師。
釋昭慧表示,在這段創作歷程中,證嚴法師對李健儀的藝術創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指導,但近期卻發生了畫作被盜用的事件。這些盜用者不僅未表示悔意,還在社交媒體上製造謠言,給慈濟與證嚴法師帶來困擾。釋昭慧決定站出來還原事件的真相,並藉此表達對證嚴法師無私支持與創作過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