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鹿出生於彰化埔心鄉,父親吳坡有9兄弟,因家中貧困,吳坡入贅到隔壁村許姓人家,婚後夫妻以務農為生,生下6個兒子,前四個兒子姓許,吳金鹿排行第5,與弟弟姓吳。

吳金鹿的4個哥哥國小畢業就出社會,北上當鐵工廠學徒,60年代台灣工業起飛,彰化員林聚集了橡膠鞋業、紡織廠,吳金鹿回憶:「在輪胎廠工作的小叔得知公司要新設氣門嘴部門,看我們家兄弟多,叫大哥許禾號召兄弟去承包,全家人在工廠內找了個地方,一起敲敲打打,邊做邊學。」
當時才小學五年級的吳金鹿,每天下課就趕回工廠,童年的記憶就是濃濃的橡膠味,吳金鹿說:「早期做氣門嘴,是跟日本買金屬半成品,再去做橡膠模具,將膠座和金屬加工結合,再賣給輪胎廠。」

1979年,輪胎廠老闆擬將代工價從8毛砍到5毛5,「哥哥們不願被砍價,表決後,決定自立門戶創業,1人拿出11萬元,我和弟弟從小學開始賺的錢都給爸媽保管,所以我們2人的創業基金由爸媽出,6兄弟一共出資66萬元。」
隔年,6兄弟將自家三合院旁的豬舍蓋成工廠,取名六和實業社,意指6兄弟和氣生財,「那時我念高工夜間部,才18歲,當時全台約有十多家做氣門嘴的工廠,六和算後起的小公司,3年後,發現有同名的機械廠,才改名六暉。」吳金鹿說。

彰化的3大輪胎廠:正新、建大、華豐,看沒有背景的六兄弟齊心白手起家,都很願意給機會,吳金鹿說:「已故的建大工業創辦人楊金豹,常常騎腳踏車來工廠給我們打氣說:『看著你們把事業做好的決心,相信產業鏈會一起好起來!』」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