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何謂工業4.0?事實上,工業4.0最初源自德國,林健祥解釋:「它的定義是利用機器人跟IOT(物聯網)結合,提高人力產值。」他強調,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有機器人就叫工業4.0,事實上,機器人的用意並不是要取代人,而是提高產值。德國BMW曾做過測試,2名工人一天可裝154扇車窗,若結合機器人和大數據,同樣2名工人1天可裝1800扇車窗,這正是工業4.0追求最大化效能的真諦。

若從學理上來說,工業1.0象徵開始使用機器取代人力,工業2.0是組裝線概念,1969年提出的工業3.0是指利用電腦,而工業4.0則是善用大數據,林健祥強調:「每間公司需要的工業4.0不太一樣,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利基,我們公司基本上在幾年前我規畫時,就把金屬3D列印開模是為核心。」
重視科技革新的他每年定期付美、日看機械展,「我在麻州州大的一位同學是美國塑膠協會會長,他沒事幹時就會丟些研究資料給,10幾年前我就注意到加法製造,2年前我買金屬3D列印機。」殊不知金屬3D列印機精密到可拿來做國防武器,下訂後要經9個月日本防衛廳、美國國防部同意,才能進到台灣。
宗瑋工業利用金屬3D列印機做模具,此新科技不只儀器貴桑桑,事實上,製作模具的原料鐵粉,1公斤就要價4000~8000元,林健祥直言:「中鋼做出來的鐵板1公斤才賣80~120元,中鋼有176位博士,研究鐵粉長達10年,他們知道這是未來趨勢,若能成功做出來,價錢比黃金更好。」目前只有日本和德國成功開發,林健祥透露,2台機器可提升4成效率,已有歐美客人指定用此開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