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媽說,罕病最需要醫療團隊照顧,她曾嘗試就地看診,醫院卻建議「還是回台北」;同樣付健保費,台北的醫院可集合國內外專家的大團隊,每次都有遺傳科、神經科、心臟科,以及職能、語言、物理治療師聯合看診,反觀南部,光找復健就碰壁,玲媽曾掛號復健門診,竟排隊排了半年才等到。
![](https://unpkg.com/@mirrormedia/lilith-draft-renderer@1.3.4-beta.3/lib/public/845924188760371aa28efbb3dea99d01.gif)
身為護理師的她無奈地說,玲玲更小的時候,確實有試著回到南部治療,但醫療資源卻有不小落差;她也看過同樣的病童,回到南部其他醫院就近治療,卻退化得非常快,「從可以走到不能走,所以我們很害怕」,最後為了讓女兒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只好選擇週週北上。
![](https://unpkg.com/@mirrormedia/lilith-draft-renderer@1.3.4-beta.3/lib/public/845924188760371aa28efbb3dea99d01.gif)
急重難罕病童長途就醫,不僅需家長耗時陪伴,車資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https://unpkg.com/@mirrormedia/lilith-draft-renderer@1.3.4-beta.3/lib/public/845924188760371aa28efbb3dea99d01.gif)
玲媽說,玲玲原本二週北上一次,但1歲3個月起因肌肉出現狀況,台北的醫院建議週週回診。為了省錢,玲玲北上就醫,每趟只由玲媽獨自陪伴;6歲前尚可享高鐵免票優惠,但6歲後,每趟都要買2張車票,即便選擇最便宜的自由座,交通費也從每月6千多元倍增到上萬元,因此只要時間允許,他們回程常改搭車程4小時的自強號,多少省一點。
此外,南北奔波也影響孩子就學。玲媽舉例,因為常請假就醫,學校同學的生活照中,便少了玲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