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讓全球措手不及,如何施打疫苗,使其發揮最有效保護作用,也成為各國疫苗政策的挑戰。自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後,儘管藉由政府採購、友邦捐贈、企業協助、國產開發,疫苗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加上變種病毒株的演化瞬息萬變,在最短時間內要提高疫苗施打覆蓋率,成為中央與地方的共同目標。桃園不僅在疫苗政策上遵守中央的要求,也針對在地特性,發展貼心適切的疫苗施打策略,全力發揮地方政府的防疫量能,守護市民朋友的健康。
疫苗啟動 桃園醫療總動員
「中央幫我們找到安全有效的疫苗,而我們專職負責疫苗施打上的公平性、需求性、可近性。」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從冷鏈低溫配送到疫苗施打都是極大的挑戰,桃園超前部署的4輛「疫苗冷藏配送車」,車內配有溫度監控系統,以維持疫苗的保存品質,更搭配建置完善的「疫苗配置系統」,密切追蹤每一台配送車、每一批疫苗的配送狀態,「公平的疫苗配置可不是簡單的數學平分。」
王文彥說,配合施打疫苗的171間醫療院所及37個接種站,每個站點的規模、施打人口不一,衛生局猶如物流中心般,在各個施打點間精準調派疫苗、人力,以確保各個站點疫苗數量的充足。
在醫護人力支援疫苗接種站的期間,醫療資源如何做最有效率的分配,也是防疫關鍵。桃園自2020年2月起,串連桃園11家責任醫院成立「急救責任醫院醫療區域聯防醫療網」,醫院彼此專責分工,針對醫療人力、物資、資訊等做密切調派與支援,維持桃園地方醫療量能。在部立桃園醫院感染事件中,該機制有效發揮,過程中不僅沒有出現拒接確診病患的情形,一般看診者也都獲得良善的醫療協助,目前持續執行聯防機制,為桃園搭起更厚實安全的防疫保護傘。
守護國境 站點設計更用心
桃園作為「國門之都」,肩負守住國門第一線的重責大任,邊境防疫不可大意。「桃園是台灣的門戶城市,每日入境旅客比其他縣市來得多,因此要承受較大的病毒容忍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因應台灣疫情嚴峻、疫苗數量不足的狀況,在國境布設完善的防疫機制,更顯得重要。針對航廈內的機組、地勤人員,在桃園與中央的合作下,爭取在第一時間提供疫苗施打,並妥善配置檢疫旅館、採檢等後續服務。
今年7月2日起,實施入境旅客全面進行3次篩檢,包括入境時,先進行1次PCR採檢,檢疫期間再進行1次家用快篩,檢疫期滿時再做1次PCR採檢,以避免採檢空窗期。王文彥說,考量檢疫者從檢疫地點移送至採檢站過程中,每經過一個節點都增加許多接觸風險,因此,桃園將醫護人員主動導入防疫旅館,就近為檢疫期滿的旅客採檢,以降低移動過程中的病毒傳染風險。
貼心服務 長者施打六都最高
追隨中央步調的同時,桃園就地方特性做適切的調整。全國性預約系統需藉由網路操作,長者對網路熟悉度不一所造成的數位落差,影響其疫苗施打權益。因此,65歲以上的長者除了自行網路預約接種,桃園更進行批次造冊,並透過民政系統主動通知鄉親接種時間及地點,藉由「雙軌制」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另一方面,區公所也在各個里安排1至2位的「疫苗接種服務專員」,專門協助長者上網登記預約接種。
在疫苗施打方面,考量到多數長者行動不便,桃園與6家計程車隊合作,推出「疫苗接種愛心計程車」服務,免費接送長者往返接種站。王文彥提到,「不同場域有不同施打方式,而每天的經驗也逐漸建立起一套施打系統」,市民反應不佳之處立即改善,經驗凝聚成多元且周到的施打服務,讓桃園65歲以上長者施打率位居六都之冠。對於桃園疫苗施打作為,莊人祥相當肯定並表示,在各個疫苗配置施打的階段,桃園都能在很快的時間內完成市民接種任務,同時更提供貼心而便利的服務。
同島一命 接種有序增強保護力
政府相當重視和公眾間的溝通管道,莊人祥表示,「在短時間,能從零起建立起防疫、接種系統,靠的是中央、地方政府還有公眾三邊緊密結合。在執行過程中,我們透過溝通管道,得知大眾反饋,才能針對需要調整之處,力求改善。」除了有中央1922專線免費提供大眾疫情通報及傳染病諮詢的服務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前,中央會多方蒐集意見,務求透過媒體向公眾傳達最即時、最正確的疫情資訊。
桃園設有防疫諮詢專線(0800-033355)協助市民朋友解答疫情、疫苗的疑難雜症,衛生局為此還特別設置「接聽室」,方便同仁溝通無阻,「專線有限,打者無限,24小時電話接聽不間斷,我們真的有電話被『打爆』、用到壞掉,要緊急修復的情況。」王文彥說,就是要確保能快速、有效地回應市民疫情相關疑慮。
莊人祥形容,中央是一個快速規劃的火車頭,地方跟著火車頭跑,需要公眾給予信心與同心抗疫,才能啟動防疫效益。王文彥也表示,「健康是共同價值,藉著疫苗施打,也成為全民團結的一種契機。」藉由中央與地方、市府跨局處、市民等多方合作,同島一命,儘快提升台灣疫苗施打的覆蓋率,才能展開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