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有亮點,價格卻不太親民
Flexis 這次推出的三款電動廂型車,最大賣點是滑板式模組化底盤(skateboard platform),這種設計讓車輛在裝載空間與靈活性上更有優勢,並且有助於降低開發與生產成本。此外,這批車型的最大續航里程可達 279 英里(約 449 公里),並支援20 分鐘 80% 快充,對商用車隊來說,補能效率絕對是一大賣點。然而,價格方面可能會讓一些潛在買家皺眉。消息指出,基本款車型售價約落在 €50,000-€70,000(約新台幣 170-240 萬),比傳統柴油廂型車貴上不少。雖然長期來看,電動車在能源與維護成本上的優勢或許能彌補這部分開銷,但要讓物流業者願意大規模換車,價格仍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門檻。
電動物流市場競爭激烈,Flexis 要突圍不容易
Tesla 當年能在電動乘用車市場掀起風暴,是因為當時的主流車廠對電動化抱持保守態度,讓它成功搶占市場。但 Flexis 面對的電動車物流市場,早已有不少強敵進場。像是Ford e-Transit、Mercedes-Benz eSprinter、Volkswagen ID. Buzz Cargo這些歐系車廠的產品,早已經搶先布局,甚至中國的BYD也積極進攻歐洲市場,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客戶。除了競爭者眾多,電動物流市場的一大痛點在於基礎設施的建置與營運模式的轉換。一般車主買電動車,只要家裡或附近有充電站就能解決問題,但商用車需要考量車隊的補能效率與長途運輸需求。Tesla 能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建立了完整的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網絡,讓用戶無須擔心續航焦慮。但目前 Flexis 並未公布類似的充電生態系統計畫,這將是它未來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Flexis 有潛力,但還需要時間與市場驗證
不可否認,Flexis 帶來的技術創新確實有其吸引力,模組化底盤設計、長續航表現,以及 Renault 和 Volvo Trucks 的技術背書,讓這款電動廂型車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然而,電動商用車市場的挑戰,不只是車輛本身的技術,而是整體運營模式的轉變,包括充電設施、車隊管理、二手車價值等多個層面,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物流業者是否願意投入資金大規模換車。Flexis 是否能成為「商用車界的 Tesla」,目前仍有許多未知數,但可以確定的是,電動物流市場正在快速發展,Flexis 作為新創品牌,擁有挑戰傳統商用車市場的機會。接下來的幾年,將是決定它能否真正立足市場的關鍵時刻,畢竟,喊出願景是一回事,能否真正推動產業變革,還得看它在市場上的實戰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