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DeepSeek R1對產業的影響相當正面,未來語言模型將持續走向開源,可望加速滿足不同的AI需求。」此次聯發科線上法說,當輪到蔡力行談到第一季營運展望時,他不等法人提問,直接開門見山的樂觀預言。
據了解,過去生成AI所需的大語言模型,或得大量採用的兩大開源模型為法國的BLOOM及Meta推出的Llama,至今不但持續滿足商業應用及研究單位的需求,也讓業者擁有模型的自主權,並享有部署在地端或雲端上的彈性。
隨著DeepSeek以開源且更低成本的姿態再掀火花,蔡力行表示,這會持續推動AI的普及,「不只邊緣裝置能被滿足;連建置數據中心的雲端業者在算力成本的控制也是好事。」他樂觀看待此一發展。
接著蔡力行指出,聯發科從手機開始就佈局邊緣AI,如今更可以藉著DeepSeek小語言模型發揮更好的效益,他更以天璣9400的AI運算作為舉例,指出9400內所導入的NPU890處理器,完全有能力支援70億到130億參數的語言模型,但透過DeepSeek-R1的蒸餾能力,還可讓推論能力提升5倍左右。
蔡力行也指出,中國AI智慧型手機已成為消費者的前三大需求,天璣9400旗艦晶片已獲OPPO和Vivo採用,顯示公司推出的AI手機獲得認可,今年也將會有更多採用天璣9400和9300系列產品的手機陸續上市,而DeepSeek的出現,將加速滿足中國AI手機滲透,更讓公司看好這塊業務的成長。
聯發科在AI應用也從手機轉擴展到PC,蔡力行也舉出年初與輝達(nVidia)合作的超級電腦AI晶片GB10,表示GB10其實也能導入DeepSeek來處理高達2,000億參數的運算,由於GB10是導入輝達號稱最小個人化的AI超級電腦—Project Digits,鎖定的是研究人員、小型公司和大學等「小資族」,DeepSeek的出現,等同讓這些使用者多了一個離線且成本優化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