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07:28 臺北時間

【鏡觀】大罷免時代中的賴總統

mm-logo
時事
近來朝野衝突不斷,總統賴清德(中)依《憲法》行使院際調解,召集五院院長會面。(翻攝總統府flickr)
近來朝野衝突不斷,總統賴清德(中)依《憲法》行使院際調解,召集五院院長會面。(翻攝總統府flickr)
對一位總統來說,在他任內,國內政治進入大罷免時代,不知道是應該覺得驕傲還是憤怒?尤其對賴總統來說,他上任不到1年,立法院屢屢通過不利於行政權的法案,國內政黨間的衝突不斷,民間團體對立法委員充滿了質疑跟不滿。根據目前的進度,共計約14位綠營立委和34位藍營立委,面臨被罷免的提案。在他統治下的台灣,政治局勢演變如此,他是應該覺得高興還是難過?
2月10日下午,有鑑於國內外政治局勢的紛亂,賴總統總算跨出了解決問題的一步。《憲法》第44條規定:「總統對院與院之間的爭執,得召集各院院長會商解決之」,賴總統於是成為有這部《憲法》以來第一位行使「院際調解」的總統。外界對於這場歷史性的會面多所保留,保留的原因不在於質疑賴總統的誠意,而在質疑這場五院院長的會面,是否有助於化解目前朝野間的對立與衝突。
舉例來說,立法院通過的總預算案不可能因為這場總統的院際調解就重新來過。更尷尬的是,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開口閉口都說要罷免立法院長。如果韓國瑜當面詢問賴總統的態度,不知道賴總統該如何回答。
這就凸顯了這次會面的詭異之處。表面上,當前的問題似乎是立法權與行政權之間的對抗,不過,那只是表象。現階段台灣政治紛亂的根源在於,取得總統權力的政黨在國會未取得過半的席次,於是,在野黨聯合起來,透過種種立法來限縮執政的權力。拿不到政權,就把拿到政權的人的手腳綁起來。換句話說,衝突的根源是政黨惡鬥,而不是行政與立法權之間的扞格。
既然是政黨惡鬥,就必須尋求化解政黨惡鬥的藥方。藍白要什麼?很簡單,他們要賴總統向他們低頭。提名自己競選總部的主任委員當司法院副院長,這個不叫低頭;同理,承諾要去立法院做國情報告卻一直不去、揚言「青鳥會飛出來」、不肯明確表態反對大罷免,這些全部都被藍白陣營解讀成:賴清德是一個不願意低頭的總統。
從他過往的從政經歷看來,賴總統什麼都會,唯一不會的就是低頭。何況,現在的局勢已經演變成,就算賴總統突然學會了低頭,大罷免也停不下來了。低頭反而會讓他身受重傷,那些在各地倡議罷免的民間團體,會有一種被民進黨出賣的感覺。在政治上,這幾乎等同於自殺。
這大概就是大罷免時代中的賴總統。回到文章一開始的提問,面對眼前的這一切,他是應該覺得高興,還是難過呢?其實,過一陣子他會發現,他最真實的感受應該是失控吧。
更新時間|2025.02.13 07: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