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中國媒體報導,微信商家「梓萱月嫂服務中心」在其平台上宣傳提供月嫂、育兒嫂、催乳、月子餐、胎盤加工和產後修復等多項服務。引人注意的是,該商家曾在朋友圈發布多張圖片,展示其胎盤加工流程及產品。其中,可見裝有胎盤膠囊的瓶身標註「紫河車」,另一組圖片則呈現將胎盤與100克西洋蔘一同放入機器研磨成粉,最終製成膠囊的過程。

這位經營飯館的業者,過去曾涉足產後修復、月嫂、寶寶游泳、催乳等多項母嬰相關服務,儘管目前已轉型經營餐飲,但她仍保有豐富的月嫂人脈,因此成立「梓萱月嫂服務中心」,專注於為客戶媒合專業月嫂。
面對記者追問胎盤加工業務,該商家先稱店面裝修暫停營業,否認現有胎盤生意,並坦承過去曾經營過,隨後迅速刪除朋友圈提及胎盤的資訊。常州市市場監管局已介入調查,後續將公布調查結果。
依照中國法律規範,產婦分娩後擁有胎盤的所有權。若產婦放棄或捐贈,醫療機構可自行處理。但若胎盤存在傳染病傳播風險時,醫療機構有義務及時告知產婦,並依《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規定進行消毒,最終作為醫療廢物處置。
胎盤又名紫河車,在許多醫學古籍中皆有記載,傳統上認為其能補腎益精、益氣養血,常用於體虛、咳嗽及不孕等症狀。然而,2015年版的《中國藥典》已將紫河車(以健康人體胎盤製成的藥材)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