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05:2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 懸疑犯罪揭性醜聞連環黑幕

mm-logo
娛樂
週刊辦公室由《鏡週刊》提供部分場景,並加以改造。中排右起為演員六月與林予晞、王渝萱。(鏡文學提供)
週刊辦公室由《鏡週刊》提供部分場景,並加以改造。中排右起為演員六月與林予晞、王渝萱。(鏡文學提供)
繼《八尺門的辯護人》後,鏡文學再推旗下小說改編同名影集《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從記者追查真相切入,揭開娛樂圈性醜聞與金權黑幕。
全劇結合懸疑犯罪類型與職人劇元素,由梁秀紅、吳旻炫執導,以深入田調反映新聞調查力量、正視女性議題,透過林予晞、薛仕凌、王渝萱、柯淑勤、李銘忠和宋柏緯等演員,呈現媒體、演藝界與政商之間的多重面向。
2019年初,鏡文學出版小說《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在IP概念驅動下,先在同年底邀女星賴雅妍獻聲演繹有聲書,製作人兼編劇統籌陳昱俐也受原著的女性議題、性別平權等主題吸引,著手企劃改編。「娛樂圈常有性騷擾、性侵害之類的傳聞,在檯面下散播,但這本小說以週刊娛樂記者視角直接寫出、毫不避諱,閱讀時很震撼,所以覺得應該影像化,就此題材繼續往下開發。」
20250117insight002 (1)_2025-01-17.jpg
小說《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出版後陸續以有聲書、影集等形式轉譯。(鏡文學提供)
為了改編,陳昱俐和原著作者柯映安、編劇林志濤展開田野調查,透過《鏡週刊》協助,詳細理解娛樂、社會、檢調等路線記者的工作內容、調查技巧等,也訪問檢察官,得知各種偵辦程序。3人花3年寫出一版又一版劇本,同時請資深娛樂記者、也是原著故事原型與素材提供者段子薇擔任編劇顧問,逐句把關,反覆修改。
20250117insight002 (3)_2025-01-17.jpg
製作人陳昱俐(左起)、導演吳旻炫、導演梁秀紅與原著作者柯映安,共同參與改編劇本工作。
女主角的人設在編劇過程翻修多次,一度卡關。陳昱俐指出:「女主角若只是單純的娛樂記者,如何追查同事墜樓真相?為強化她的專業技能、增添合理性,大家想了很久,後來監製董成瑜建議訪問資深媒體人黎慕慈,才找到方向。」黎慕慈曾是台灣《壹週刊》執行副總編輯,原是香港《壹週刊》調查記者,後被黎智英派來台灣管理《壹週刊》B本(包含娛樂名人、美食旅遊、時尚等軟性新聞報導),這些資歷都成為女主角設定參考,讓情節推展更有說服力。
20250117insight002 (7)_2025-01-17.jpg
柯淑勤(右)與李銘忠(左)飾演在娛樂圈打滾多年的夫妻。(鏡文學提供)
此外,女記者身亡引爆的弊案內容同樣一改再改。編劇群蒐集反滲透法行動、科技犯罪、各類競標圖利案等各種資料,最後選擇影視基地土地開發為題材,貫穿娛樂業與政商界的相互勾結,貼近現實又有話題。
20250117insight002 (8)_2025-01-17.jpg
導演梁秀紅(中)與演員林予晞(右)及王渝萱(左)在拍攝現場討論劇本。(鏡文學提供)
由於角色田調紮實,改編初期原傾向朝職人劇發展,但隨劇情開展,更聚焦在以事件帶動故事,之後改定調為傾向犯罪懸疑的類型劇。因劇中觸及女性議題,陳昱俐特邀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的女導演梁秀紅執導。
梁秀紅力薦副導演經驗豐富的吳旻炫合導,彼此互補,也一起調整劇本。
當時不少台劇均採雙導演,梁秀紅力薦副導演經驗豐富的吳旻炫合導,彼此互補,加上兩人是犯罪懸疑劇《逆局》的編劇,熟悉此類型影集的結構與節奏,也一起調整劇本,讓張力更強、步調更緊湊。例如:影集第一集就是小說沒有的全新內容,讓觀眾迅速了解週刊娛樂記者與藝人間的互動、狗仔隊的工作。因長度只有8集,所以將墜樓事件做為主軸,割捨許多原有的支線。
20250117insight002 (2)_2025-01-17.jpg
王渝萱(趴地者)飾演的女記者墜樓事件為全劇主軸。(鏡文學提供)
該劇是大女主的戲,擔綱主演的林予晞是選角指導列出的人選之一。梁秀紅說:「我們請林予晞來聊天,發現她既理性又感性。我還追蹤她的社群,看她分享對某些議題的看法,很有觀點,滿符合女主角的特質。更特別的是,林予晞還是小說的書迷。」戲裡林予晞以中性且知性的形象出現,有多種不同以往的面向,有時油條、甚至會耍心機。
20250117insight002 (11)_2025-01-17.jpg
林予晞(右)與王渝萱(左)飾演的娛樂記者,為深入調查潛入隱密豪華的政商招待所。(鏡文學提供)
和林予晞搭檔、飾演受害女記者的王渝萱,曾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梁秀紅眼中的她,「不說話時很神祕,但又活潑、討人喜歡,讓觀眾容易認同。」薛仕凌飾演的狗仔攝影喜愛美食小吃、有幽默感,在沉重的氣氛中帶來輕鬆、潤滑的效果。
20250117insight002 (4)_2025-01-17.jpg
薛仕凌(中)飾演的狗仔攝影喜愛美食小吃、有幽默感,帶來輕鬆潤滑的效果。(鏡文學提供)
首次執導影集的梁秀紅、吳旻炫從劇本階段就一起逐場討論,雖沒刻意分工,但合作無間。吳旻炫笑說:「拍飛車、動作戲時,梁秀紅剛好確診,就由我來,而且我之前和飛車、動作指導合作過,知道彼此要拍什麼,現場節省很多時間。」另外,攝影指導陳勝吉、美術指導廖建安都會先研讀劇本,再與導演溝通,共同形塑全劇風格。
20250117insight002 (10)_2025-01-17.jpg
薛仕凌(上)劇中因追查真相置身險境,有不少動作戲。(鏡文學提供)
週刊辦公室採寫實路線、招待所則偏奇幻迷離,方向不同。
週刊辦公室與隱密的政商招待所是兩大重要場景,梁秀紅分析場地設計指出,「辦公室採寫實路線、招待所則偏奇幻迷離,方向不同。」週刊辦公室雖有《鏡週刊》提供部分場景,但又經改造,統一視覺風格;招待所原想借場地,四處勘景後決定在棚內搭景。「因為裡面有吧台、舞池、包廂、反派角色祕密基地、還有許多進行見不得人交易的房間,而且牽涉到查案、攝影動線、空間配置與特效綠幕等,相當複雜。」
20250117insight002 (6)_2025-01-17.jpg
重要場景招待所以棚內搭景呈現,裡面有吧台、舞池、包廂、反派角色祕密基地等。(鏡文學提供)
拍攝過程中,梁秀紅對一場性侵戲印象深刻。「拍攝前,我們先分鏡,讓演員與經紀人了解拍攝方式,演員也多次排練、充分溝通,了解動作與尺度,讓彼此都有安全感。」不過她坦言,即使如此,在燈光、表演氣氛的渲染下,透過監看螢幕看到性侵戲時,還是覺得很痛苦。
全劇攝製費約7千萬元,並有文化部「電視暨新媒體內容製作」補助1千8百萬元。陳昱俐透露,由於求好心切,花費超出預期,為有更多資金投入,讓製作成果更理想,又在後期找到文策院、潤泰興公司、和發國際投資公司等共同投資。初剪、定剪過程中,給不少平台看、也做觀眾盲測,得到不少回饋,還因此補拍3天,以影像進一步呈現角色情感與動機。經補拍重剪後,平台對故事興趣提高、購買意願更強。
20250117insight002 (9)_2025-01-17.jpg
監製董成瑜(右起)、製作人陳昱俐及演員林予晞、薛仕凌和王渝萱出席宣傳活動。(鏡文學提供)
目前該劇播映平台包含公視、NETFLIX、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CATCHPLAY+及新加坡有線電視Singtel等。陳昱俐強調,故事雖以娛樂圈為核心,但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展現既在地且具國際市場的商業潛力,也希望藉此獨特的世界觀,打造娛樂女記者的系列宇宙。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更新時間|2025.02.08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