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18:15 臺北時間

工研院AI機器人應用再傳捷報 加速半導體、離岸風電等厚板焊接全自動化

mm-logo
財經理財
工研院的3D智能焊接AI機器人已導入國內鋼鐵大廠的生產線進行驗證,預期未來可為半導體、厚板高階運具、離岸風電等產業提高12倍產能,藉此增加訂單。(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的3D智能焊接AI機器人已導入國內鋼鐵大廠的生產線進行驗證,預期未來可為半導體、厚板高階運具、離岸風電等產業提高12倍產能,藉此增加訂單。(工研院提供)
有鑑於人工智慧(AI)能夠位各行各業的進步帶來許多幫助,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透過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開發全國首創3D智能焊接AI機器人,突破傳統自動化焊接設備在厚度2公分以上的厚板仍倚賴人工的限制,不但可提升生產效率與焊接品質,目前也已導入生產線進行驗證,預期可為半導體、厚板高階運具、離岸風電等產業提高12倍產能並提升20%訂單量,開闢自動化厚板多道焊接產業應用需求的市場新商機。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調查資料顯示,全球焊接設備市場預計至2030年將達到277.7億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5.1%。這份調查除了反應產業的焊接需求,另一方面,如何將專業的焊接知識與人力,更高程度的轉化成更接近全自動化的焊接設備,則是突破既有產能的一大關鍵。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組長陳柏戎表示,焊接是一項高度專業且辛苦的工作,除了以協作型機器人輔助焊接人力,更重要的是將焊接知識傳承應用,避免人才、技術斷層。然而,現有的協作型焊接機器人僅能針對厚度2公分以下的薄板進行單道焊接,且每一次焊接都需要人工編寫路徑,效率不彰,厚度2公分以上的厚板多道焊接,則仍需要仰賴專業的焊接人員,無法自動化。
陳柏戎進一步表示,工研院蒐集資深焊工的專業知識與經驗,訓練、建置AI決策模型,搭配3D視覺感測器,如同幫機器人裝上大腦與眼睛,能精準地感測焊道的3D形貌,再即時透過AI自動修正路徑、引導機械手臂完成自動化焊接,從2公分以下的薄板至8公分以下的厚板都能應用,焊接成功率達99%,焊接時間並從6小時縮短至30分鐘,為半導體、厚板高階運具、離岸風電等產業提高12倍產能。
工研院透露、3D智能焊接AI機器人已導入國內鋼鐵大廠的生產線,進行技術驗證,產線AI化後,預期協助產業從重工業跨入電力工業與機械設備,提升20%訂單量,未來有機會進一步擴及汽車、航太、運輸和建築等產業焊接應用,帶動市場商機。
更新時間|2025.02.12 18:1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