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普遍認為,AI 既能驅動社會與經濟進步,也伴隨風險與倫理挑戰,對企業而言,如何有效導入 AI、確保技術落地並創造實質價值,已成為決勝關鍵。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表示,近年來,AI需求強勁帶動全球科技競爭升級,台灣在此浪潮中展現堅實實力,並孕育創新與變革的巨大潛能。然而,台灣企業正面臨算力需求攀升、數據治理挑戰、法規適應壓力及AI人才培養等多重考驗。面對此局勢,政府與企業應攜手合作,從政策、法規、人才、算力及創新等層面著手,加速推動AI產業化,並利用科技創新驅動商業模式變革,協助台灣企業在全球AI競爭格局中占得先機。同時,企業應密切關注國際市場趨勢,靈活調整布局與策略,以積極應對不確定性並掌握新興機遇。
柯志賢認為,生成式AI技術雖仍處於市場驗證階段,但企業應摒棄對「標準答案」的固有思維,建立開放靈活的組織架構,強化應用場景的落地能力,以因應技術與市場變遷的快速迭代。隨著AI應用普及,數據隱私、演算法透明度與決策可解釋性等議題將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關鍵。企業應積極遵循法規,確保技術應用合規性,並提升市場信任度,以鞏固長期競爭優勢。
展望2025年,AI技術將持續顛覆全球產業競爭態勢,台灣作為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必須加速推動軟硬體整合,強化本地化模型開發,並擴展國際市場布局,以最大化AI技術的應用價值。唯有超前部署,台灣企業才能在全球AI賽局中保持領先,穩步推動數位化升級,並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20250213ind001](https://unpkg.com/@mirrormedia/lilith-draft-renderer@1.3.4-beta.3/lib/public/845924188760371aa28efbb3dea99d01.gif)
勤業眾信永續長暨市場發展營運長姚勝雄補充說道,AI 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受「人口結構變遷、地緣政治、半導體技術突破、AI 民主化、全民 AI 認知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動,重塑全球競爭格局,使 AI 成為「國家競爭力、企業領導力與產業創新力」交織的核心戰略資產。有鑑於此,勤業眾信希望借助《2025 CxO 前瞻展望—AI 價值實踐 企業決勝關鍵》報告,協助企業有序推動 AI 實踐。
姚勝雄指出,研究發現,AI 已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美中在 AI 研發、算法、半導體技術、軍事應用的競爭持續升溫,歐盟則強調監管與當責;企業層面,NVIDIA、Google、Microsoft 等企業在 AI 領域投入鉅資,以確保競爭優勢;傳統產業亦加速導入 AI,從智慧工廠到 AI 金融交易系統,產業格局正發生變革。然而,決勝點不僅在於投入資源多寡,而是更快、更有效地將 AI 算力與數據等技術,轉為改變產業營運的落地應用。
台灣身為全球 AI 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具備強大硬體技術基礎,但仍受到科技成熟度、獨角獸數量偏低、新創投資資源不足等影響。整體而言,台灣AI 產業擴展與競爭力有五大挑戰:一、數據品質。標準不統一、開放性低,影響AI 應用效果;二、算力成本。GPU 供應不足,運算成本居高不下;三、法規監管。數據隱私與 AI 合規標準尚不明確;四、人才短缺。產學落差大,企業難以招募 AI 專才;五、資源有限。新創企業資金不足,難以建立完整生態系。
台灣要在 AI 競爭中突圍,不僅需同步推進技術供應與產業應用,更要形成飛輪效應,讓供需相互強化,加速產業發展。憑藉 AI 硬體優勢,從晶片製造、封裝到 AI 伺服器,結合 5G、物聯網、Edge AI 等技術,驅動應用創新;同時,依靠製造、金融、醫療等數位基礎成熟的產業,持續累積 AI 成功案例,最終打造正向循環,促進市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