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調查了126名家長,並測試他們3到5歲孩子的數學能力,結果發現有數學焦慮的父母,其孩子的計數與簡單算術能力也較差。
此外,學齡前數學不佳的孩子,到了8歲後,數學成績通常也較差。而這種影響與父母的學歷無關,即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家長,只要數學焦慮高,孩子的數學能力仍可能較弱。
可能原因為父母不喜歡數字,所以孩子在家裡較少會接觸像是數數、簡單加減等數學相關遊戲。即使爸媽願意陪孩子玩數字遊戲,但如果父母態度冷淡、不耐煩,孩子可能也會感受到數學的「負面情緒」,影響學習興趣。
那有「數學焦慮」的父母該如何避免傳染給孩子呢?可以試著用遊戲或故事來學習數學,例如用積木數數、玩紙牌遊戲、唱數字童謠等,讓孩子覺得數學是好玩的。
並且同時不表現出抗拒,即使自己不喜歡數學,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我數學超爛」或「數學好難」,避免讓孩子產生負面印象。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融入數學,例如至超市購物時,請孩子幫忙算找多少錢、量杯子裡的水是多少毫升,讓數學變成日常的一部分。鼓勵孩子多多嘗試,即便答錯也要鼓勵孩子繼續試,強調「數學錯了沒關係,重點是學習」。
數學焦慮雖然會影響孩子,但透過正向的學習環境,爸媽仍然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數學自信,讓他們不再害怕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