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讀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碩士班二年級的陳詩凱,是土生土長的彰化人,幼時是平和國小、彰安國中曲棍球隊一員,曾隨隊赴澳洲、馬來西亞參加交流賽,一圓出國夢,但升學時,卻面臨是否要繼續打球走體育路的抉擇。
發展多元興趣 樂於面對挑戰
24歲的陳詩凱自認家境平凡,小學時會參加曲棍球隊,就是期盼爭取出國機會,7年曲棍球隊員生涯,讓他懂得有再好的球技,也要有足夠的體力,一場場跑山路魔鬼體能訓練,磨練出他的耐力和體力及強大意志力、爆發力。
陳詩凱說,除了熱愛運動,幼時對玩樂高或魔術方塊,很自然能夠理解原理,也得心應手,學校的適性測驗,也印證他對3D空間的概念比較強,加上他對建築比較有興趣,因此升學就選擇就讀秀水高工建築科,投入挑戰全新的領域。才進入秀水高工沒多久,老師及學長從陳詩凱的實習作品中,察覺到他的才華,便詢問他是否願意參加國際技能競賽訓練。
當時為了升學,他也展現強烈企圖心,從高一時就放棄假日及放學後的休憩時光,與同學投入集訓想學好技能,並成為勞動力發展署中區分署木工職類培訓選手。但這條選手路並不比曲棍球隊員輕鬆,當同學下午四、五點放學,他留校到晚上十點,別的年輕人假日在玩耍時,陳詩凱還在磨練功夫,但這般的辛苦,一開始在全國技能競賽成績並不理想,直到第三次參加終於拿到門窗木工銅牌。
勤奮耕耘 把握機會
陳詩凱回顧,從國小、國中的球隊生涯,就奠基他的體能及抗壓性,因為木工要久站,而打球若打得不好,需要第一時間的心情調適,才能迎接新的挑戰,情緒控管的穩定度非常重要,與木工長時間的比賽過程心境非常類似。
帶著高工期間奠定的紮實木工基礎,陳詩凱遠赴屏東科大就讀木材科學與設計系深造,並在大二時順利成為國手,他很珍惜這個堪稱一生一次的機會,雖然從沒有金牌夢,卻抱著「別人可以,我一定也可以」的態度,在大四抱回2022全球國際技能競賽門窗木工職類金牌。
雖然22歲奪金讓許多人稱羨,但陳詩凱是經過層層關卡的淬鍊,包括國手選拔前一天,他由學弟騎車搭載前往高鐵路上,卻被汽車擦撞,兩人摔得四腳朝天,陳詩凱不只腳受傷,雙手撐地破皮更起了大水泡,到醫院包紮後趕往臺北。陳詩凱透露,當時手非常痛,但若不能成為國手,努力多年的心血就泡湯了,因此強忍著痛楚,也要在選拔賽中用意志力搏鬥,他把這樣的拚勁,歸功於在彰化求學時的鍛鍊,讓他能夠把吃苦當作吃補,面對逆境反而有更強大的求生能力。而在瑞士的國際賽,也不是一帆風順,為期3 天的賽事,陳詩凱第一天備料就出錯,所幸靠著強大的心理素質,認錯調整重新面對,反而倒吃甘蔗,抱回一面他從沒預想過的金牌,也成為「臺灣之光」。
飲水思源 感念故鄉
陳詩凱分享,做任何事都要有熱情,就像國手選拔時他一身傷,但他慶幸「還能走、至少沒掛掉」,比賽前、比賽後各一小時的換藥,在他講起來彷彿雲淡風輕,其實更展現對於木工的執著拚勁,「痛還好、還能做」、「還可以比賽我就很開心」。
念舊的陳詩凱,很感謝在彰化求學成長的過程,為他奠定厚實的基礎,他也謙稱自己在秀水高工時不擅長唸一般科目,但拿到金牌後回想,其實都有關係,例如學好國文可在闡述設計理念時更能發揮,數學培養邏輯概念,語文則在出國比賽時可以用到,感恩當下學到的一切,未來都可能會用到。他很感謝一路走來所有老師、學長的培訓和傳承,還有家人的支持鼓勵,讓他可以享受做木工的樂趣,尤其抱回金牌後,縣長王惠美還把他和其他8位獲得佳績的「彰化囝仔」找回彰化特別表揚,讓他很感動縣府對技能技藝的重視,也期盼未來有更多的學弟妹成為國手奪金,展現彰化人的拚勁!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彰化縣政府《美好彰化》No.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