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代工 更是理念發聲平臺
戰後臺灣社會民生物資匱乏,寶豐香皂創辦人陳守仁有感於此,著手投入生產最貼近常民生活的香皂,皂廠於1968年遷至員集路現址,穩健營運至今。第三代經營者陳聖文於八年前返鄉接班,首要之務便是思考傳統工廠如何改變,相
較於外公及父親專注做皂的職人精神,陳聖文更關切商品與社會的連結,因而將自己對社會議題、環境保護及地方創生的想法,逐步融入商品開發及經營模式。
陳聖文認為,「代工廠」除了做好生產製造本份,更可串聯志同道合夥伴,成為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平臺。例如寶豐香皂代工的洗沐品牌之一,採用來自嘉義梅山生產的茶籽,當地茶農為了繁衍瀕危的山麻雀,不但採取友善農耕,也在茶樹周圍種植小米,作為山麻雀的食物來源,「該品牌為了支持茶農,以當地所產的茶籽榨油,再交由我們製成液態皂,這件事背後的共同理念便是復育山麻雀。遇到價值觀接近的客戶,我們都很樂意合作,好的事情應該互相支持,然後將其延續下去。」
陳聖文也協助媒合品牌與小農,例如彰化北斗的「田野勤學」以自然農法種植大豆,並積極推廣食農教育,陳聖文便將其引薦給正在尋找在地原料的品牌客戶。此外,寶豐香皂也與埤頭鄉的農特產展館「彰化百寶村」合作,以當地生產的大白柚、檸檬、馬鞭草及迷迭香入皂,讓更多人透過洗沐感受彰化風土的氣味。
開發自有品牌 實踐友善環境想法
寶豐香皂對土地環境的重視,也反映在酒粕系列商品、香米潔顏皂及橄欖液態皂絲等自有品牌。陳聖文接班後開發的香米潔顏皂,與田中老碾米廠「正新製米」聯名合作,將碾米剩下的碎米粒磨粉入皂,增加清潔磨砂功能,可取代破壞環境的塑膠微粒。而一袋500克的橄欖皂絲加水泡開,等同於6 公斤液態皂,不但免去包裝造成的塑膠瓶罐垃圾,還可減少運送過程產生的碳排量。
另一款極具在地特色的「紗屎手工皂」,則是寶豐香皂參與彰化社頭青年發起的「鬆勢三日節」市集時開發的商品,透明香皂中一團團色彩繽紛的「紗屎」,都是從社頭紡織廠取得的廢料,而包裹香皂的錦囊,則取自田中寢具行剩餘的布邊料,再交由90年老鋪德東百貨縫製而成。從生產到包裝各個環節,不但呼應循環再生概念,也凝結在地傳統產業,顯現彰化傳產新一代的創意能量。
早在返鄉之初,陳聖文便擔任「田中鎮觀光商圈發展協會」志工,投注許多心力於地方事務,例如以寶豐香皂名義支持贊助「田中馬拉松」以及參與「田八堡市集」等活動,藉此回饋在地、振興小鎮,另也串聯在地產業二代、三代青年,同心齊力讓彰化變得更好。寶豐香皂秉持「製皂作為社會行動的起點」的精神,繼往開來,為家鄉土地持續帶來美好的改變。
Info.
電話:04-874-2126
寶豐香皂商城(https://myship.7-11.com.tw/general/detail/GM2205065356974)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彰化縣政府《美好彰化》No.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