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05:28 臺北時間

【張乾琦烏俄戰爭3週年紀實3】話語和行動 揭普丁帝國野心

mm-logo
人物
第72營的士兵操作122mm「箭式」(Strela)防空系統,該系統對攔截低空飛行的軍機和無人機至關重要,以確保在持續衝突中的空中安全。
第72營的士兵操作122mm「箭式」(Strela)防空系統,該系統對攔截低空飛行的軍機和無人機至關重要,以確保在持續衝突中的空中安全。
我常好奇,為什麼普丁會想要頓巴斯?不過,讀了他2021年7月12日發表的5千字長文〈關於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歷史性統一〉之後就很清楚了。他不只要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或克里米亞—他要的是整個烏克蘭。這篇論文充斥種種修辭,揭示一個遠超過爭議地區之外的願景,赤裸裸展示他對烏克蘭更大的意圖。
普丁的論文揭露了他是汲汲於恢復帝國榮光的統治者,願意扭曲歷史來印證自身帝國野心的正當性,控制烏克蘭在俄羅斯影響力之下,阻絕它和歐洲大西洋整合的道路。同樣這個人,曾於2008年在布加勒斯特的北約高峰會上告訴小布希,說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他的話語,就如他的行動一樣,都試圖抹滅烏克蘭的主權地位和改寫它的歷史。
2024年11月21日,美國駐基輔的大使館罕見發布警告,提醒可能的空襲。就在前一天,烏克蘭首次使用美製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導彈,攻擊了俄羅斯的領土。這個時機凸顯了升高的緊張和衝突的升級。
歐列克西和我持續監看本地的媒體,我們眼睛盯著任何空襲警報的跡象。周遭的寂靜充滿緊張壓力。我忍不住問:你知道最近的防空洞在哪兒?你的緊急求生包收拾好了沒,或是你還在等警報聲響起?

俄前線士兵 平均存活十二天

聶伯城飛彈攻擊的影片令人膽顫—6枚搖曳的火球劃過黑暗的天空,一枚接著一枚「榛果樹」飛彈猛烈撞擊地面,濃煙和塵土直衝天際。夜晚似乎隨這股力量而震動。被問到基輔是否是下一個目標,普丁用一個令人發毛的蘇聯天氣笑話回答:「今天,在白天,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他的話語漠然而冷酷,呼應烏克蘭被破壞的慘狀。
稍晚,在一家海鮮餐廳,榛果樹飛彈的影片在電視螢幕上閃過—6個火球照亮了夜空。我轉頭跟歐列克西說:「用餐愉快。」他笑著回應:「現在我準備好面對核彈了。」黑色幽默是我們應付緊繃氣氛的方式,刀叉的碰撞聲敲擊著不安的沉默。
我已經見識烏克蘭人面對巨大危難的不屈韌性。然而,話雖如此,俄羅斯一波波無情的「人肉攻擊」已逐漸蠶食烏克蘭在頓巴斯所控制的領土。其殘酷程度令人咋舌—平均而言,一個俄羅斯士兵在前線的存活天數只有12天。
20250217pol001 (10)_2025-02-17.jpg
俄羅斯對包含住宅的平民區發動導彈攻擊後,一片狼藉。攻擊導致民眾傷亡,凸顯衝突持續帶來的人道代價。
在基輔一間俯瞰聶伯河的寬敞公寓裡,一位29歲的藝術家在夜晚作畫,白天則糾結於他改變人生的決定。他在一個檢查站被攔下時,因為沒有「軍人卡」來證明他在戒嚴期間的身分登記,於是國土招募和社會支援中心的人員沒收了他的手機,載著他到最近的一處軍事訓練基地,然後把他的汽車鑰匙交給了他的女友,只隨口說了句:「小心開車。」
在2個星期的初步訓練後,他即將被送往前線,但是他設法逃走了。如今,和許多逃兵一樣,他活在陰影底下,不時要回頭張望,不論到哪兒,選擇的重擔如影隨形。
他並非不願守衛他的家園。被問到如果俄國人進入基輔,他是否會起身對抗,他的回答是毫不遲疑的「會」。但是他不願意在一個被他形容是混亂而腐敗的軍隊裡服役。獨自一人在公寓裡,周遭是他未完成的畫作,他仍懷疑逃走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我是被非法徵召的。我並不是逃兵。」他堅定地說,為自己每日糾結的心頭重擔做出明確的區分。

烏克蘭軍方 貪腐猖獗損士氣

在烏克蘭,軍人未經許可擅自離隊稱為СЗЧ(самовільне залишення частини),涵蓋了擅離職守和逃兵的行為,分別要面對嚴重的法律後果。自2022年初以來,已經有近6萬起擅離職守、和3萬起逃兵的案件登記在案—相當於18到20個旅的兵力,凸顯了烏克蘭軍隊所承受的龐大壓力。
2024年11月21日,烏克蘭國會通過法案,允許初次擅離職守或逃兵者自願回役,只要他們在2025年1月1日前回營,就無須面對刑事控訴。隨後,國會又把最後期限延後到2025年3月1日,進一步鼓勵這些人重回部隊。
我詢問一位熟悉這類困境的朋友,問他這位藝術家能否為自己在法院提出異議。他的回答直截了當:「當然可以,只要他花錢買通某個人去收買另一個人。」貪汙在烏克蘭依舊猖獗,蔓延到軍隊內部,司法可以被收買,交易偷偷在層層疊疊的官僚體系陰暗處進行。
20250217pol001 (15)_2025-02-17.jpg
在一場河川演訓中,一名烏克蘭士兵持步槍躍上岸,隊友則負責確保船隻穩固,展現在嚴苛條件下的作戰整備狀態。
數以萬計有瑕疵的82釐米和120釐米迫擊砲彈,已知道會在砲管內引爆,凸顯烏克蘭軍方的腐敗問題。劣質裝備的回扣,折損了武器效率和軍隊士氣。來自前線陣地的一些報告,提到缺乏訓練、新進招募的步兵,年齡從25歲到60歲,在毫無準備或缺乏戰鬥意志的情況下被送去戰鬥。許多人躲在壕溝中,難以作戰。他們說:「散兵坑裡頭沒有無神論者。」恐懼和不確定感讓最不願信神的人,都要尋求信仰的慰藉。
烏克蘭軍人依然堅忍不拔,但是貪腐和訓練不足,帶給他們重大打擊。類似藝術家這樣的人,選擇逃跑或避戰是為了生存—不僅是在戰場上,也是為了在戰爭迫使他們陷入的道德衝突中生存。
更新時間|2025.02.19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