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05:28 臺北時間

【張乾琦烏俄戰爭3週年紀實4】廢墟見笑顏 破敗中仍有希望

mm-logo
人物
路口圓環成了令人揪心的紀念所,烏克蘭國旗和殉難士兵肖像並列,向他們的英勇犧牲致敬。
路口圓環成了令人揪心的紀念所,烏克蘭國旗和殉難士兵肖像並列,向他們的英勇犧牲致敬。
持續有影片流出,顯示警方和軍方強制徵召25歲到60歲之間的男子。畫面令人震撼—男子從車中被拉出來,送上巴士接受徵召訓練。為什麼是25歲?因為他們希望把18歲到25歲的年輕一代留在戰後重建。然而不分年齡,許多人都選擇逃避義務。我觀看影片時,對這些逃兵並不同情—我感到的只是在這不容猶疑的時刻下,殘酷的現實。
40年前,我在金門服役於台灣國軍砲兵,駐守在最前線。歲月消磨,我已不再有年輕時的精力。不過,如今64歲的我,如果台灣遭受攻擊,會搭第一班飛機回去,用我所能貢獻的任何方式捍衛我的國家。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其他人在責任驅使下也會回去戰鬥。但是與此同時,也會有身強體健、符合戰鬥年齡的男人選擇逃走,在最需要他們的時刻拋棄自己的國家。他們比逃兵還要糟糕—他們在最重大的關頭背叛自己的家鄉。
20250217pol001 (13)_2025-02-17.jpg
一名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成員調整夜視鏡,為前線任務密集訓練課程的夜間射擊練習做準備。
在2024年11月28日清晨,有近200架無人機和導彈攻擊烏克蘭,讓100萬人的電力中斷。突然的黑暗和寂靜再次籠罩這個國家!
開車行經米古拉耶夫郊區,村莊裡滿目瘡痍,到處可見坍塌的牆壁、殘破的住家。我們在一處倒下的牆邊停下,2個小女孩在瓦礫中嬉戲。我們給了她們可頌麵包,她們露出笑臉—明亮、天真而美麗。這是這趟旅行最燦爛的時刻,會令我銘記多年的記憶—提醒我在破敗之中仍存有希望。
就在這時候,彼得傳來的訊息在我手機上亮起:「如果你收到這個導彈攻擊地圖,代表你還活著。恭喜!」
更新時間|2025.02.19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